Saturday, August 28, 2010

「米」 – 蘇童

More about 米

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長篇小說,更莫說是如此黑暗的一個故事。

蘇童,這個名字可能有一點陌生,可是如果你看過一齣電影叫「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話,其實你已經跟他的作品碰過面了。蘇童其中一本很暢銷的小說「妻妾成群」就是這部戲的原著。

「米」,這個故事很冷,卻又邊看邊感到似曾相識的感覺。那個故事主角,五龍,他骨子裡的仇與恨,人性裡的慾望和他的霸氣,讓我聯想到另一位戲劇裡的虛構人物 – 柴九。那個在故事裡面描述的五龍跟無線上一年非常受歡迎的連續劇「巾幗梟雄」裡的柴九十分相似。還有巾劇裡的大噩彭鏗亦與「米」裡而的九爺也類同。他們倆都是故事裡的骨幹人物。兩個故事都是以米為中心,由一個開米業的大家庭延伸的恩怨情仇的故事。也許「巾」劇是無線編劇看過「米」後而啟發的故事與人物構思。可是不同的地方也很明顯,「米」是一個極可怕的悲劇,「巾」卻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正面故事,當中四奶奶一角就是主要正能量的來源。在「米」中找不到一絲人間的愛,就連家人與家人之間或是姊妹夫妻之間都沒有一絲愛的痕跡,當中只有恨、仇、慾望與毀滅。筆者對人性的刻劃,邪惡與佔有都描述得非常精到,用米來象徵人性的基本慾望,為一把米而動干戈。五龍的願望與柴九的是一樣都是要送一車白米回鄉下,一個很簡單的心願,卻掀起了一個絕不簡單人間恨仇故事。

「米」,是多沉重的讀物,當中的人性仿如獸性一樣可怕,沒有道德可言,對慾望與性的追求描繪得一點也不含蓄也很淋漓。這類的書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因為文字所締造的畫面太深刻了,那種可怕縈迴不去的黑暗感太強,揮之不去。不過從作者的出發點來講,他是成功了。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長路盡處的燈火

這是幾年前寫下的一句話,當時是用來鼓勵在折騰中的一位朋友。現在也把它送給這幾天在黑暗中度過的每一位香港同胞和倖存的朋友們。也稍為改一下內容讓它更貼心。

長路盡處的燈火意味著黑夜是不會長久的。在失落中的你就咬緊牙關走下去吧!燈火的背後或許是光明,或許是另一條更長更黑的路,不要怕,只要緊捏主的手,每一段路的盡頭總有歇腳處、有盼望,為要預備我們進入完全永恆的光明之中。不放棄便是對生命的誠意。就這樣帶著誠意向前邁進,雖然我們也同在摸索,但主必與我們同行也必引領我們走向長路盡處的光明。

人生裡一場又一場的考驗,失去與受創都是揮之不去的黑夜經歷,那份恐懼和錐心之痛旁人難以形容。人的罪帶來不可彌補的後果,足以叫帶傷的人於黑暗中折磨度過終此一生。可是這樣的人生是可憐又可悲的。受過傷的人值得比任何人都要活得更好,比任何人更珍惜在生命邊沿撿回來的生命。現在的痛很真吧?!那就嚎哭吧!痛吧!這是值得叫人瘋癲的一件事。淚乾了,哭累了就倒在衪懷裡盡情安息吧!一個段落的結束,另一個段落的開始;考驗總給我們蛻變的機會,讓我們更茁壯。那些我們不捨得遠去的人就讓他們好好的活在我們的思念裡,或許他們就在漆黑的盡頭守護著、等候著。

不放棄便是對生命的尊重與誠意!

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港殤


死了的人沒有感覺,唯有痛苦和思念是留給活著的人。人生在世難免一場又一場的別離,對於別離又有那一個會習慣呢,更何況是突如其來的永別。若別離是暫別,至少還望有再遇的一天,若面對訣別,難免哭聲淒厲肝腸寸斷。香港啊!盡情哭吧!

念,一眾在菲律賓遇難和倖存的港人。
願上帝安慰又包裹你們受傷、受驚的心靈。

Monday, August 23, 2010

「南美‧藍美」

More about 南美.藍美

南美,一個地理上不是很遠的地方。至少對於一個居住在北美的人來說,比起歐洲和亞洲,南美就幾個小時飛機的航程。只是去旅遊,南美都不是首選。對南美的認識很少,只知道南美對足球的熱衷,南美人的性格熱情,並南美治安其差。筆者選擇南美,他的目的不只是旅遊,亦非走馬看花式的行程。他一去就是一個半月,用最不快捷的交通工具,火車,來「慢」遊南美的城市。書中沒有當地的飲食推介,沒有購物指南,更沒有景點介紹。這是筆者一次尋「我」的南美之旅。沒有三五知己同行,沒有投宿五星級旅館,因此體會到最草根、最地道的民生。就算給當地的小偷光顧和海關政府不平的罰款,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地方經驗。

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文化色彩,風土人情和源遠歷史締造出來的獨有氣質。這些年,地球一體化,地皮一幅一幅的割讓給商家進行大肆拆毀舊區和古蹟,大城市建設與興建。就算給保存下來的古蹟也演變成旅遊熱點,圍繞著販賣各式各樣的精品店舖。

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已經不喜歡旅行觀光,反而嚮往渡假式的旅遊。一個人的旅行我不介意,反而更落得自在。友人問我為甚麼一個人去旅行,不找人來陪?旅伴,我是很挑剔的。除家人以外,能一起去旅行的朋友實在難求。若要找到旅伴才去旅行,倒不如一個人去。那你不怕寂寞嗎?那兩人就一定會不寂寞嗎?一個人走過的路總能體悟更多,多少人生的智慧與領悟是我們從一個人的獨處和寂寞熬練出來的。若我有更大的胆量,我希望可以走一趟沒有人煙、沒有商家涉足過的原始地域。去一處能看到草叢怒長的荒野,一個充滿上帝氣息和祂創造最簡樸、最原始美的地方。

未行萬里路,也不仿看萬卷書,看過「南美‧藍美」,又是一次眼睛去旅行。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望梅小史

More about 望梅小史

一個不熟悉的作者,陳詠。

在港流連書店,於書叢穿梭往返時,給它的名字吸引,望梅小史。心想這會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因此買下來。

筆者是早期的留學生,在美國的大學小鎮生活。此書由開始到末了都是平平淡淡的,記敍一件又一件的留美學生的二三事,及至與不同在早期留美時認識的好友於多年後重逢的片段。說真的事件真的平平無奇,是你我也曾在生活中經過的日事。可是字裡行間筆者平淡的日事卻賦予了濃濃的情,就算只是生命中偶遇略過的人也曾為筆者帶來生命的點綴和啟發。雖然這不是一本我會回味的讀物,但筆者對人對事的細膩品嘗叫我看人看事都加添了不少生命力和人情味。我相信那份叫我嚮往的是筆者沒有在書中說明卻可以從中感受到她背後的信仰和修養的份量。

Monday, August 16, 2010

與祂同在

過了一個蠻忙碌的週末,已經很久沒試過這麼的忙。星期六一清早跟一對準新郎新娘往婚禮現場作事前探察,中午又應邀參加另一對新人的婚禮工作人員慰勞宴,說也不敢當,因本人實在在其婚禮上沒有幫上忙的份,只是主人家十分客氣的把這個路人也一同叫來湊湊熱鬧,這也是上帝和新人十分體貼的安排,我因此也賺得一免費午餐。撐著飽滿的肚腹前往預備主日的敬拜排練,然後參加團契聚會。這是我禱告了好一陣子的一天,希望以神的話加上聖靈的工作改變小組的屬靈氣氛。我知道聖靈給我當說的話,其實我感到很興奮可以帶領弟兄姊妹查經,雖然是在一個比平常更為忙碌的週末,但主的能力卻又加倍的賜下。我不知道查經和領詩在弟兄姊妹哪兒的果效,可是我自己真的察覺到聖靈在自己裡面的躍動。星期天的早上崇拜,電腦出了問題,投影機不能投射詩歌,一下子我們領詩的都茫了,台下的我們十指緊扣在心中不斷禱告,牧師在台上也拖延了七分鐘的時間但也搶修無效。唯有硬著頭皮聽牧師的吩咐拿起恩頌聖詩準備領一次沒有預排的崇拜唱詩。就在那電光火石之間,拿起詩集看看要唱那一首的一刻,螢光幕出現了影像。哦!感謝主!大家就這樣有驚無險的經歷了一次神的同在和在極短瞬之間的禱告能力。下午時份,一群好友慶祝姊妹的大日子,有點像結婚的祝福灑雨派對。我們姊妹幾人希望給這位好友帶來一個難忘的奉獻祝福聚會,找來多位她的好友以及多年來被她服事、因她受惠的弟兄姊妹們一同送上真摯禱告和禮物。弟兄姊妹間的情誼,是神給予我們寶貴的禮物,聖靈的工作在人的心裡,回家的路上我感到很滿足。

這真是一個與聖靈同工既忙碌又快樂的週末。

Friday, August 13, 2010

「減」的美學

最近很多思考。從內在的靈性操練、教會事奉,到外在的人際關係以及家裡的擺設,我發現都離不開一個總歸: 減- 簡- 儉」

多有趣的一個不謀而合的理論。

Friday, August 6, 2010

禱告

越禱告就越是看清楚自己,忽然會有一種不安的情緒。因為神光照內心那個又原始、又脆弱的自己。禱告中我不說話,我聆聽,聆聽神、聆聽自己向神最原始的呼喚。神也不說話,祂聆聽,隨之而來的是與祂之間的一份共鳴。越禱告就越覺得不可不禱告。

禱告
詩集:讚美之泉 10 - 單單只為你,6
曲、詞:鄭楷

禱告,因為我渺小;
禱告,因為我知道我需要明暸,你心意對我重要。
禱告,已假裝不了;
禱告,因為你的愛我需要;
你關懷,我走過的你都明白。

有些事我只想要對你說,因你比任何人都愛我;
痛苦從眼中流下,我知道你為我擦。
在早晨我也要來對你說,主耶穌今天我為你活;
所需要的力量你天天賜給我,你恩典夠我用。

Wednesday, August 4, 2010

「回到吉甲」- 張子華牧師

上個星期剛完成摩西五經,這個星期便繼續約書亞記,一讀之下就想起張子華牧師在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年的夏天在教會講的信息。時至今天仍記憶猶新,尤其那篇「回到吉甲」。更感恩的是在甘霖的網上找到了張牧師的釋經大綱。這兩個星期在懷念張牧師,想起與他的相交,更懷念他每一篇叫弟兄姊妹悔改的道。每當靈性卡在一個關口時,張牧師的信息都給我很大的幫助,照明我生命中的黑暗、沒有給主的地方。他的道每一篇都是生命熬煉出來灼熱的生命信息。這一篇「回到吉甲」便是眾多之中的其中一篇。感謝神,我曾經被這位牧者牧養多年,時至今天神藉著他宣講的信息仍歷久彌新。站在今天的屬靈光景和教會的局面中,「回到吉甲」就是今天主要給我們的提醒。

「回到吉甲」-- 張子華牧師

經文﹕書4,5
背景﹕
約書亞記有一句特別的話﹕「回到吉甲」。
例如﹕書十﹕15,43,四19。似乎約書亞每次打完一場主要的戰爭,都帶百姓回到吉甲。吉甲似乎是他們的軍事基地。
無論成敗、得失,都回到這裡。為什麼?

I. 失落的焦點﹕
基督徒常常在屬靈的爭戰中,不會重新整頓自己?

II. 主流思想﹕
基督徒需要認識爭戰勝利的重要秘訣

III. 講章大綱﹕
A. 吉甲是紀念上帝對他們完整救贖的地方。那裡有救贖紀念碑(書四19—20)—約書亞把約但河中的十二塊石頭立在吉甲
B. 吉甲是耶和華實現應許的地方。上帝的應許必定實現。(書五10—12)—以色列人在那裡吃了迦南地的土產
C. 吉甲是分別為聖歸給神的地方。我們是屬於上帝,聖潔的選民。(書五1—9)—以色列人在那裡受割禮
D. 吉甲是耶和華元首顯現的地方。我們需要在思想上更新。認識勝利唯一的保證,就是承認上帝是我們生命的主,我們必須伏在祂的腳下。(書五13—15)—約書亞遇見耶和華軍隊的元帥

Monday, August 2, 2010

歸回安息 - 蔡貴恆

More about 歸回安息──生活中的靈程手記(增訂版)

若你是一個對信仰認真的基督徒,這是一本必讀的書本。這也是一本讀完要再讀的靈程手記。信耶穌信久了,事奉多了就很容易忘記了信耶穌的真正意義。世界的衝擊、繁忙的服事、教會的紛爭都叫人在信仰的路上卻步難行。就算沒有離開信仰的人都變得迷失、事奉變得乏力、教會人事比外界更複雜而灰心失望,最後信仰生活流於殷循苟且。這樣的信仰生活跟主耶穌所講的豐盛似乎有很大的出入,究竟那裡出了問題。

一邊看這本書,一邊就激發起一種久違了既陌生又窩心的親切感。作者寫書的目的達到了,就是要人重新開始走一條一直走歪了的回歸安息的旅程,難怪越走越得不著安息,事奉越投入越覺沉重。安息,就是神要人得到的祝福,而非滿足感。對於甚麼是安息,甚麼是屬靈的經驗(SPIRITUALITY) ,的確是很抽象,但是一個真正與神相遇過的人一定會感覺到衪的真實。

那時的安靜並不會引起不安,因為你知道這樣獨處在神裡而引起的不安會是另一個心靈更新與轉化的旅程。那時候的禱告再不會是乏味而短促,因為你知道說話的並不只你一人,而且禱告不是要尋找答案的工具,而是要尋找到神。與神相交就是一切尋找問題答案的根源,每一個帶著傷痛尋問的人最後會被領到各各他的山上,與真正的負傷的治療者相遇,那是一場很血腥的相遇,血與淚交匯的場面,心靈有說不出的痛而最後得到釋放,因為我的傷與衪相比之下是微不足道,醫治就莫過於此。

我們今天的信仰問題就是沒有好好與神相交。

默觀 -- 這世上最美麗的詞是甚麼?我說是:默觀!靈程的初階就像剛剛認識的朋友,但靈情深入時就像深交、並漸有默契,而靈程深處則充滿了默觀的凝視、讚歎與欣賞。操練默觀的人會越來越認同基督的救恩、上主的創造及聖靈用說不出的歎息為我們代求的愛情。默觀卻不是純粹是主動的,因為我們凝視主之先,衪早已看著我們,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衪仍在看著我們。 - 蔡貴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