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nniversary.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nniversary.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June 26, 2014

四十八載

今天是爸爸媽媽結婚四十八週年,作為兒女的,與他們一同把一個兩口子的家變為現在的十九人(雖然我是很後期才加入),今天仍然相親相愛,我們當然要為他們慶祝。

四十八年來,或是自我懂事以來,他們好像從來沒有慶祝結婚週年這回事。養育六個兒女,不知有多少個六月二十六日在茫然中渡過。四十八年前的今天,或許與很多將要進入婚姻的情侶一樣,爸爸媽媽應該也不知道究竟婚姻是怎樣一回事。

July 4, 2013 @ San Gabriel Missions
爸爸不是浪漫的人,媽媽也不是小鳥依人。婚姻相處我也不懂,在他們身上領悟到「愛的付出」就是維繫一個家的不二之法。爸爸媽媽都是很實在的人,他們做人、處事都絕不花巧。The 5 Love Languages,他們絕對是以The Act of Service愛的服事,來表達他們厚厚的愛。

看見踏入暮年的他們,臉上多了皺紋,動作也慢了,眼睛也花了,話也嘮叨了,他們也許沒有發覺,其實他們的面貌是越來越相像。縱然每天在家總是喜歡你一言我一語玩「男女子單打」,卻不曉得「彼此」的關係越扣越緊密,一但某個出外旅遊或是獨自行動,總三不五時在計算對方在幹什麼,怎麼不打個電話回家或是有的沒的都擔心一番。

任何關係要維持四十八年,實在不易,更何況是朝夕相對,風雨同路,共證四十八個春夏秋冬的夫妻關係。或許爸爸不再是那個英偉不凡,拖著一條大狼狗瀟灑跑上大三巴的男孩;媽媽也穿不下那僅有二十三吋腰的旗袍;

物換星移,從那裡走過來,他們的可愛不減,深深藏在那皺紋中、在和藹的笑容中、在囉嗦的叮嚀裡。

偶爾在安靜的家裡,他們會說,幸好有我在,我會苦笑自嘲地說,不知道是你們的幸運,還是我的不幸。

在我心裡,其實我在說... 幸好有你們,我還可以撒嬌,無條件地享受被愛和照顧。

每次想起爸媽,我都很感恩。

求天父賜他們健康的身體,喜樂的心靈!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 

這是2010年Family Reunion時製作的短片。

Friday, February 22, 2013

恩典二十五載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我們這一家移居美國。

不知從哪時開始,每年的今天我也會寫一篇博文,恩典的記號總要重複記念。好像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入迦南時一樣,在岸邊立石為記,是要叫人記念一切上帝賜予的恩典。每年的二月二十二日就是我們這一家的石頭,刻劃了上帝的恩典,記載了父母的恩情。縱然一九八八年的時候我們還未認識衪,可是藏在這個簡單日子裡的豐裕厚恩,是天父為我們展開人生嶄新的一章,是蒙恩的開始。

二十五年,在四份一個世紀裡我們曾走過很艱難的時刻,詳細的也不再多說,站在歷史的這一端,我們只有更珍惜。我們這一家走過的也是不少家庭都經過的,家人聚了,分了又聚在一起,地域的界限或許分開了我們,可是因著科技的幫助,我們更不分時限、地點地聚得更稠密了,Facetime、Whatsapp,「李家二三事」的聊天群,天天有新發展,媽媽的攪笑Whatsapp短訊,一般人都以簡潔為主,她最初用的時候卻反其道地加插不少助語詞和正規文法在其中,農曆新年那幾天的Whatsapp更響個不停,蛇年也真有個水蛇春般長的賀年祝福!

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家人的關係和上帝的眷祐。

遙望歷史未知的前方,再看看所立為記的石頭,一切都是恩典。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2

二十四個春夏秋冬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二日,我們一家八口加兩隻小狗,帶著家當跨越了太平洋,定居美國,直到今天,整整過了二十四個春、夏、秋、冬。

當天的小孩都成長了,也有成家的了,父母也隨著年日踏進暮年。我們得到的不單是安穩的生活、學位和工作的機會,在這裡也交了不少推心至腹的好友,在主裡並肩成長的弟兄姊妹,以及斯守終生的伴侶。更在這裡認識了主。

雖然也曾經遇人不淑,經歷過破產和官司,可是一路走過來,我們得到的總比失去的多。家人之間總算很和諧,彼此愛護。

一切都得來不易,都是爸媽的付出,攜著我們走過人生中幾十年,不管是嚴寒的冬天或是明媚的春天。接下來的日子,倒過來讓我們攜著你們吧!

感謝上帝一直的保守以及看顧,願主祝福爸媽身體健康,心中常常喜樂。

Monday, February 28, 2011

相約在主裡


相約在主裡

我們相約在主裡 共同生活 常相憶
我們相約在主裡 將來有一天 要再歡聚
在主裡祝福你 我在主裡思念你
願主帶領你 進入迦南地
在主裡祝福你 我在主裡思念你
願主賜給你 豐富的奶與蜜
你可不要忘記 我們相約在主裡
記得我們相約在主裡

回憶過去日子裡 縱有歡笑 也有淚滴
捨不得要告訴你 在主的愛裡 我等著你

在主裡祝福你 我在主裡思念你
願主帶領你 進入迦南地
在主裡祝福你 我在主裡思念你
願主賜給你 豐富的奶與蜜
你可不要忘記 我們相約在主裡
記得我們相約在主裡

Friday, June 4, 2010

誰,不是天安門母親?──獻給丁子霖

又一年了,廿一載後,維園仍然有悼念的聚會,點點燭光仍然在黑夜中閃爍。每一年的今天,從歷史那邊走過來的人們,不會不記得六月四日留下的疤痕。前陣子看過這篇文章,忘記了有沒有在博客中上載過,不過不管有沒有,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日子把它重讀一遍。


誰,不是天安門母親?──獻給丁子霖《龍應台》

發表時間:9/4/2006

十五年前,我是一個懷孕的女人,在不可預知的機緣裏,走了三個廣場: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東柏林的亞歷山大廣場、莫斯科的紅廣場。那是動盪的一九八九年。

為了紀念「五四」運動七十周年,我來到北京。清晨時刻,霧,還鎖著昏昏的建築,覆著疲憊的人群,廣場在朦朧中卻顯得深不可測,像秘密無聲的山谷。

但是你知道山谷不是空的,一波一波的回聲湧動,推著歷史的隆重自轉。一八九五年甲午戰敗後的呼喊,在一九一九年一戰之後得到呼應;一九一九年的呼喊,「要民主,要科學,要國家富強」,在一九四九年得到莊嚴的呼應:「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對著一九四九年的莊嚴誓詞,一九八九年發出呼喊──

沒有人想到,回應誓詞的是屠殺的槍聲、坦克的震動,和長達十五年的滅音。

可是亞歷山大廣場上人潮洶湧,上百萬的東德人每天上街,高舉著拳頭,要求開放邊境,要求民主自由。突然之間天安門的槍響傳來,德國人走在街上,臉上有血色的憤怒,但是心裏有白色的恐懼:天安門的屠殺,是否也會在東柏林發生?

我到了柏林城外,想感覺一下鄉村的情緒。中午的太陽辣辣地照著,小村廣場上只有一隻老狗趴著打盹,看起來安詳靜謐。但是在廣場地面上,有人用粉筆畫了什麼,白白的一片。我走近去看,畫的是一個中槍倒地的人形,四肢呈「大」字打開,中間用德文清楚寫著:「天安門,六月四日」。

又過了幾個月,我在莫斯科的街頭。成千上萬的人,孩子騎在父親的肩上,母親推著嬰兒車,白髮蒼蒼的老年人手挽著手,大聲呼喊:「自由!自由!自由!」白色的布條橫過整條馬路,用各種文字寫著:「我們不要天安門!」每一條橫巷內都藏著軍用卡車,卡車裏塞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緊抱著槍,全神戒備。

我懷孕的那一年,柏林圍牆被人民推倒;蘇聯帝國轟然解體。事後,我們知道,當呼嘯的人民像洪水一樣自街頭流過,這些党的領導人躲在高樓的辦公室裏激烈地辯論是否也採用「天安門模式」來保住政權。但是天安門的屠殺太過殘酷,給世界的震撼太過劇烈,被過於巨大的罪行所震懾,兩個城市的領導人,在最緊迫的時刻,按住了槍口。

柏林圍牆崩潰前夕,東德領導階層亂了手腳,譬如說,對試圖越牆逃跑的人民,是否還是一律「格殺」?一個高階領導後來回憶說,「當時,我就給自己立了一個分清是非的標準:天安門發生屠殺時,你是站在哪一邊?站在人民這一邊的,就是對的。這麼一想,我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歷史今天

轉眼二十二個年頭,我們一家來美已二十二年。當年一家八口,爸爸帶著妻兒和家檔舉家拔根移居花旗國。一個貨櫃、幾箱行李,在啟德機場與一眾親友話別,還記得我們都是鼻紅紅的上機。二十二年,當中經歷了很多世界大事,八九六四、九一華東水災、九七回歸、美伊戰爭、美國四屆總統選舉、九二一台灣地震、九一一、零四海嘯、五一二四川地震、零七金融海嘯…等等。

我們這一家也有我們這個世界發生的大事。九x年李家的第一個大學生,那是第一次我看見爸爸掉眼淚,然後我們也陸續大學(碩士)畢業,也陸續成家立室,繼而兒孫滿堂。也是在九零年間我們困入官司之中,因此我們在底谷中認識了主耶穌。仲哥是「一人信主全家得救」這應許的開始,然後是我、伯哥、爸和媽媽。我還記得每逢週二的家庭禱告日,雖然時至今天已沒有禱告會,但我們還是風雨不改的一起吃飯。千禧年的第一日,我們從香港帶來的寵物死了。我家養的小狗對我們來說不只是寵物,而是我們的家人一樣。同年的農曆正月一日,我們從香港帶來的另一隻寵物也相繼死去,那一個半夜在寵物急症室中,我們一家趕去見牠最後一面,把牠安心送別。後來我們就買了菲菲陪伴年紀老邁而且在短期喪偶的發仔。後來發仔也在十六歲高齡,因身體內臟衰竭而必須幫牠安樂解脫。之後我們沒有再買狗兒了,卻差不多每年都有小孩子加入我們的家庭,每逢過節家裡都是熱熱鬧鬧的吵過不停直到現在。

主耶穌在我們家的恩有許多,一家人相處當然有很多不妥當的時候。怎麼你打噴嚏那麼大聲、你又為什麼總是不隨手關燈、或是為什麼不常常清理冰箱多日累積的食物、我又怎麼常發小姐脾氣要家人哄。爸媽的年紀大了,只是依賴性強的我還是讓他們粗心。還好他們身體尚算不錯,求主祝福他們,真的要每天喜樂的過日子,享受這個雖不富裕卻可以很安穩的晚年。

Thursday, October 1, 2009

均富樂土

怎樣的國才算是強國呢?在中國國慶六十歲生晨的今天,我在思想這個課題。

昨晚在家和爸媽一同看中國國共建國六十年的慶典。中國的排場、軍力和歷史推進的每一步都叫世界為之側目。六十年間能從落後一百多年的共產國家到今天擁有一百五十架最先進的國產軍用飛機,二十多年開放政策,人民富強,商機處處,中國的今天很不一樣了。爸爸一邊看,一邊為中國鼓掌,讚嘆中國人這六十年來的成績。在長安街上成千上萬的觀眾,以十萬計的表演參與者,人民廣場上空一秒不差越過的軍機,世界是用怎麼樣的眼光來看這一場慶典呢?在我眼中,我也不禁為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為到那些有資格站在城樓觀看慶典的每一個為中國出過不少汗馬功勞的政要和商人而興奮,更感覺到十三億的人民的心跳躍動,我們為我們的祖國驕傲!這些片段都佔著中國人腦海裡一方很了不起的領域。可是,好些畫面也同時掠過:帶著高帽的人、被批鬥的地主落泊倒地、一批一批的人用貨車運出勞改、手拿紅薄的紅衛兵或是在天安門的子彈孔和坦克車,今天壯麗世界級排場的榮耀是多少個零碎殘酷的歷史片段堆砌出來的。在為到中國擊掌的同時,也不忘向在榮耀與成功背後一群沒有榮幸享受到他們曾付出過努力與成果的人致最深的敬禮。中國如一個長大了的巨人,帶著跌跌碰碰的傷痕在趕著走多年來怠慢了的步伐。有一天,我希望中國的開放能達致一個對福音更開放的程度;當更有效處理人的罪性,共產的主義才算完全。如慶典中眾多標語中其中一個理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成為一片均富樂土。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共證

十年,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從那裡走過來,我們的心裡有多感恩。不竟,最令人感恩的還是今天與我一起共證這恩典之路的你們。那怕是一起走過十年或九年或四年或是只是幾個月,都不打緊,因為前面還有很多個年頭一起共證神在不同的時候賜給我們的恩典和祝福。站在第十年的這個點,我有多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個時刻。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只知恩主很愛很愛我們。雖然有不幸在我們中間發生,但這些於人生中必有的,恩主已巧妙的把其變作我們能為祂承受困苦的榮幸。

願主幫助我們不只是一間人數增長的教會,而是一間真正復興的教會。

Thursday, June 4, 2009

五四‧六四‧五一二


這些數字代表了什麼?是永恆歷史中的片刻,又是中國人心中的永恆。

本想請好友寫寫有關這篇的文章,因自問沒有這個本事。可惜…
還是那句話,歷史我不太懂,只曉得一個大概,因此也不想班門弄斧。唯有略略寫一點點零碎的心情和想法。
今年是六四二十週年,
亦是五四的九十週年,
又是五一二的一週年。

五四運動 發生於1919年。一群愛國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因拒絕簽署巴黎和約而起。學生發起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當時有學生被逮捕,但政府沒有用武力行動去對付學生。 最後亦因為學生的行動而沒有簽下那不平等和約。

六四則因胡耀邦逝世而掀動的一場自由與民主的運動。亦是由一班學生主導的起義,國家動用軍
隊的武力震壓。中共官方數字學生和軍人共死241人,傷約7000人。中國紅十字會則有2000-3000人死亡。

五一二是天災,沒有學生發起的任何運動。一場地震死了七萬餘人,大多數是學生。學生是是次災難的受害者皆因偷工減料的校舍所致。一年過去了,該追究的追了嗎?經濟是要拼,可生命終究是生命。

九十年前國內大多是文盲,學生乃明日的棟樑,新中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本錢。他們的言行帶有一定的影響力。

二十年前大學生仍是國家珍貴的財產,可當與權力一碰,坦克與血肉一同玉石俱焚。比起七十年前的地位可有差距亦不大如前。

一年前的五一二地震,學生的價值與地位更不用說了。

中國呀!中國!你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超英趕美,某程度是做到了。人權和民主還在進化嗎?再給些時間又怎樣?地上沒有完美的制度也沒有完美的國家。發生了的不必百辯也不必粉飾,不記得是誰說的歷史就是一面鏡子,要以史為鑑。何不坦然面對慘痛的歷史,從中汲取教訓,過而改之吧!

中國呀!你,還是我們十數億人民的根,我們的自豪!從歷史那邊走過來,代價已付了,功課也該學懂了吧。

Monday, August 4, 2008

Our 9th Anniversary…

The nine years just gone by swiftly. As I gaze across the congregation as we sing “We have One Faith”. It is quite a scene to feel and hear the thrust of the voice, especially those who have sang a few “We are One” series together. The passionate expression of their love to the church and the past experience gathered up the emotion. CBMC starts with prayer, runs with prayer, sustain with prayer and overcome with prayer. There are countless laughter, tear, challenge and much anticipation yet to be encounter. We, together, turn into the next chapter.

The church that was once and now again…

Wednesday, June 4, 2008

六四

不知不覺己是十九年前的事,那年己移民美國。電視上的畫面,學生靜坐、人民的嚎叫、解放軍的槍聲和那本來好端端站在坦克車前後來被它壓平了的人,這些畫面豈能忘呢?那時還是小孩子的我,什麼都不懂,今天仍是什麼都不懂。

五一二的地震,政府為人民設有相當不錯的善後,回想十九年前的待遇,真的很矛盾。唯可幸的,是變好了,而不是變本加厲。六四帶來的痛,五一二帶來的悲,一個人禍,一個天災,兩件事都為中國帶來無比深的傷痕。六四的疤痕絕不會在五一二新鮮的血染下退色,也不會被忘懷,亦必不可被遮蓋,將功雖然不可完全補過,但至少比一點功也沒有好。

上帝的計劃和心意雖不可測。我仍深信天父在悲情的背後也為在受苦的人哭泣,那裡的哭聲越多越厲,衪的恩典也越多越廣。

Thursday, February 28, 2008

The 4th Year...

The genuine spiritual impact and fond memories are undying. In this 4th anniversary of Rev. Cheung's departure, I still hold dear in my heart of his teaching, caring and spiritual inspiration. Thank You Jesus for Rev. Cheung.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7

Rev. Cheung Happy Birthday

As he is with you now, Jesus please take care of him. Send your holy spirit to accompany Mrs. Cheung and strengthen her to continue your work.

Today is as well Patrick and Christine's 10th anniversary. May God continue to bless your family! I still remember clearly the day Rev. Cheung officiates your wedding on his birthday. Time f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