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共鳴點.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共鳴點. Show all posts

Tuesday, February 25, 2014

中國夢

希望這個中國夢,不僅只是個夢,有一天真的能夢想成真。

昔日很多中國人只有美國夢,如今少數人富起來,有資格懷美國夢的人更多。於是領導人帶頭談中國夢,只是,專制政府與平民百姓從來同床異夢,提倡所謂中國夢,不過是一種統治手段。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他的中國夢可能簡單不過。

中國夢,如果有,我的中國夢是:

中國人有真正的言論自由,異見人士及其親人及其支持者,不會動輒被抓被禁。
中國人不是當權者的奴僕,政府才是人民的奴僕。
中國人的貧與富不會如此懸殊。
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
中國人不為經濟發展犧牲環境,人人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人人可以享受蔚藍的天空,人人可以喝到乾淨的水。
中國製造不是假貨的同義詞。
中國人放心吃中國製造的食物,不怕有毒,不怕有假,不怕有害。
中國人尊重自己的歷史與文化,不隨便因政治取向、經濟取向而摧毀自己的文化。
中國人尊重別國的歷史與文化,成為一個讓別人尊重的民族。
中國人尊重普世價值,將自由民主等價值置於個人權力之上。
中國人尊重動物,不為口腹之慾、為賺錢而隨便殺生、虐待其它生命。
中國人尊重大自然,不要各家自掃門前雪,不要做一個自私自利的世界公民。
中國人愛國,先從修身、齊家開始,先從愛人、愛家開始,而非愛黨、愛權、愛勢。
中國夢其實就是一個正常人的夢。

 - 趙崇基

Friday, May 27, 2011

不再讓你孤單


昨晚在家看了這齣電影。

不再讓你孤單,是一個多麼窩心的承諾,若可兌現的話。

這類電影很難掌握,煽情老土或感人,一線之差。不治之症、身份懸殊、現實或是家人的阻難,是愛情文藝片走不出的匣子。雖是舊點子,一旦觀眾掉下一顆淚,它就算是成功了。愛情,是人類共同擁有的財產,不管是想像出來的或是真真實實的一場戀愛。生命中就是有一個他/她,讓你許下像「不再讓你孤單」這類的承諾。

方鎮東,李佩如的故事,也許是千萬人中的故事。一個婚姻失敗後踏實工作的男人。一個北上尋找機會的港女,不管是工作或是對象。爛醉的女生碰上正直的男生,每次有難都笫一時間隨傳隨到,直到她完全倒霉,不可翻身。男生仍然守候在她身邊,他還沒有勇氣向她告白,只在便利貼上寫下「不再讓你孤單」的承諾,一個人默默守著。劉燁演方鎮東這角色,真討好。是女生朝思夢想的好男人。故事如何發展就不說了,它好看的地方是觀眾總是找到共鳴點,一個對號入座讓你淌淚,心頭一酸的地方。

想說說的是片中播放的三首歌曲。不再讓你孤單、無聲的結他和錯過了地址。

方鎮東把著結他向李佩如唱「不再讓你孤單」,那是一個離家外闖女生的避風港、安定下來的靠山。

張學友的聲音唱出「無聲的結他」。愛情裡的矛盾,既無奈又不捨,低泣著最深處的痛。

王菀之唱出自己譜的曲詞。「錯過了地址」,宛如愛情自己在訴說自己的故事。在時間河的流轉裡緊捏執著、堅持不渝、一生一世的承諾。愛情沒有了堅持和承諾,就算花開的瞬間有多燦爛,終究也變成最荒涼的一句「我愛你」。

感覺到底有多真實
擁抱後該怎麼維持
也許愛情 從來不解釋
憑著手上的一張紙 為了沒完成的心事
錯過地址 我們的開始

然後兩個人牽著手
解開彼此身上鈕扣
承諾會珍惜對方的溫柔
突然記憶往後走
記不起相愛的理由
才懂哀愁

花落是上天的意思
花開代表愛的堅持
悲歡有時 眼淚寫成詩
畢竟兩個人牽著手
解開彼此身上鈕扣
承諾會珍惜對方的溫柔
可憐記憶往後走
迷失卻沒想過回頭
我不放手

幸福的地址 寫滿故事
從前的遺憾 到此為止
求你別忘了 我們的事
守在你身旁 一生一世

Friday, February 26, 2010

孤獨,一種永恆的存在

**轉載張曼娟「人間好時節」裡最喜歡的一篇...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唐.陳子昂 -- 登幽州台歌

這是一個媒體訪問,攝影師拍完照已經離開了,年輕女記者似乎也已經結束工作,當我們正在收尾的時候,她忽然傾身,輕聲地,有點怕冒犯到我似的問:「像妳這樣的一個女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難道不會覺得孤獨嗎?」

我誠實回答,當然會的。不僅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而是在與朋友歡聚的瞬間;在課堂上注視著學生的眼睛的片刻,當我在餐廳吃飯,在捷運上望著高高低低的屋頂,甚至在我接受訪問的這段時間,都會有孤獨的感覺。

女記者彷彿挖到了寶,在小筆記本上振筆疾書,一邊追問:「那,妳都是怎麼處理的?」
我說我都不處理。

女記者抬起詫異的眼睛:「啊?不處理?」

我問她,妳難道從不曾覺得自己是孤獨的嗎?她想了想:「當然,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

她也覺得孤獨,我也覺得孤獨,每個人都會覺得孤獨,那麼,孤獨就是一種常態。就好像餓了要吃,睏了要睡眠,需要特別處理嗎?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小時候讀這首詩,覺得這真是一種可怕的孤獨,一定是因為作者登山爬得太高,再沒有人可以企及,於是,只得面對這樣的孤獨感。甚至隱隱然告誡自己,不必出類拔萃,也不必高人一等,只要做一個平凡人就好。

等到漸漸長大才發現,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管你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都逃脫不了孤獨感。因為我們的靈魂,都是孑然的存在,只能儘量與他人靠近,不可能完全契合;而我們的欲望,卻是要與他人完美結合,水乳交融,理想與現實勢必會有落差,於是,孤獨感縈繞不去。「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就成了我們共同的命運了。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他生在富貴人家,從不需要為衣食發愁,年少時代呼朋引伴四處闖蕩與闖禍,卻也疏財仗義,很有幾分俠氣。直到十八歲那年經過書院,看見與自己同齡的人都在認真苦讀,忽然被觸動了。覺昨是而今非,他進了書院,閉門苦讀,二十四歲便取得功名。子昂初抵京師,拿著自己得意的詩作四處找人評賞,卻沒人理會他。有一回,他從街市走過,看見有人用百萬高價兜售胡琴,圍觀的人很多卻沒有人出價,子昂買下了胡琴,還廣邀眾人去他家中聽他演奏。眾人都很好奇,也想聽聽百萬琴音究竟何等美妙。然而,子昂非但沒有演奏,還當眾摔碎了胡琴,在群情驚動之中,他將詩文分贈眾人,於是,一夕之間,陳子昂名滿京都。

他顯然是個積極而有企圖心的人,只是,在武則天當政時代,他的仕宦之途並沒有一帆風順,悵然失意的孤獨感,便成為他心中最深刻的感懷了。然而,我常想,就算他相交滿天下,就算他直上青雲路,難道就不會感到孤獨了嗎?

我常看見青少年翹家,或是聚眾滋事,總是以「因為我覺得很孤獨」為藉口,因為不願意孤獨,不想自己一個人,所以,哪怕走的是不對的道路,也只得一步步走去。我常看見有些人生兒育女忙碌一輩子,為的是不願老來孤獨無依,可是,當他們老去,仍只得自己一個人孤獨度日。彷彿過去種種都只是枉然。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並沒有認清孤獨的真相啊。孤獨,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永恆存在,我們在孤獨中思考、創作、回憶、夢想,孤獨可以成全我們,讓我們的生命更完整。

認識到這件事之後,我再不以為孤獨是可悲的,我接納了自己的孤獨,與它和平相處,於是,它變成我靈魂的一部分,也變成我最忠誠的陪伴。

站在此刻的時間點上,那些已走入歷史的,古代的賢達名士,是無法見到的。未來將會出現,成為知己的人,也還來不及遇見。天地如此遼闊,歲月這樣悠長,想起宛如宿命一般的孤獨感,忍不住掉下淒楚悲愴的眼淚。

唐朝詩人陳子昂(西元661-702年),對盛唐時期的詩歌發展有重要影響,他的詩作帶有哲思意味,取材也更為寬闊,從個人感懷延伸為宇宙萬古常新的共通感受。陳子昂是個具有見識與才能的文人,武則天當政時期,他常常直言上諫,提出許多批評,都未獲採納,甚至還被誣為逆黨而下獄,內心的沉鬱苦悶是可想而知的。在他三十五歲那年,契丹來犯,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子昂則在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他提供了許多策略,以為可以一展長才。然而,武攸宜這個皇親國戚,對於征戰之事根本一竅不通,卻又不聽建言,反而把滿腔熱情的子昂降職。

一再受挫的陳子昂,登上位於北京的幽州台,便寫下了這首傳唱千古的詩。天地之大,竟沒有可以施展抱負的空間;芸芸眾生,竟找不到可以理解自己的知音。孤獨感,是他最深刻明確的擁有。

詩人品味著這樣的孤獨;玩賞著這樣的孤獨,雖然為之落淚流涕,然而,他應該已經瞭解到,這將會伴隨著他的一生,這也是伴隨著我們每個人一生的真實感受。

Thursday, March 27, 2008

認真是很累的

「我只想知道不認真是怎樣的。」在網上看到這麼的一句說話,出自一位成功事業女性。

做事認真的人,對事對人都是有要求。而要求是用「苛刻」來締造。衝破這一個關口,突破這一個界限,都是用一些對自己和對人的「苛刻」條件換來的。我不是一個極度認真的人,極其量只是頗認真的人,因為我真的認識一些非常認真的人。若果你也是一個有要求的人,與認真的人合作是很快樂的一件事。若你只是一個求其敷衍了事的人,與認真的人合作只會是一個煎熬。

有時只因為在乎,就難以容忍一些自己也不收貨的事情。因此往往虐待了自己和身邊的人。為了減少自己和別人的苦楚,我的認真是把一切在我範圍之內的都在計劃限期之前完成。留多一點時間給自己和別人可以享受和欣賞成果。時間與質素同樣重要。不可達至完美,也可追求完美吧!我的在乎和認真,也同樣狹窄了視野,把一切的力量匯聚成一點,果效當然是無可致而。只是不斷挑戰極限的同時,忽略了因苛刻而帶來的傷害,而少了給自己一些人性的對待,終究會因疲乏而心靈枯乾。有時我也不想認真,因為認真是很累的。

說到底,做事認真,是不得不承認自己有很多瑕疵,天資亦不高,必須將勤補拙。真的是「成也認真,敗也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