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5, 2011

活著 – 余華

More about 活著

現在才看活著,真的有點遲。我買的已是二十年紀念版。不過,好書還是要推一推。不知為甚麼,最近總碰著被禁的文學和電影作品。「活著」又正正是另一被拍成電影的小說,在中國因含政治敏感題材遭禁播。一個改朝換代的背景,一個平平無奇,發在於大時代下的一個老百姓的小故事。當中的情節難免觸動政治,更難免不提起人民在水深火熱中的艱苦與一個以宣掦理想主意的新政權上場帶來民生諷刺式的顛沛流離與坎坷。

這個名取得好,「活著」。在那個時候,能活著真是萬幸。能和親愛的人活著終老更難能可貴。

福貴,由少到老,由富到貧,由貴到賤,都活著。活得癡、瘋、賤、苦、痛、摯、真,到最後,他活得悠。一個地主的闊少爺,沉迷賭博,輸得一敗塗地,難得妻子不離不棄,卻撞個正著國共內戰而被征入伍。再與家人團聚時又另一番革命掀起,到了和平的日子家人又一個一個離他而去。每一幕發生於醫院的段落都教人既激動又痛心。揪住的心臟,彷彿要和福貴一起倒下去。不管生命的際遇如何,活著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總得繼續。這一路走過來,於福貴而言,活著的貪、嗔、癡都不敵時代的洪流和命運。最後,他就這樣的繼續活著,阡陌間與牛共席,共度餘生。

Friday, January 21, 2011

青春 – 韓寒

More about 青春

第一次聽到韓寒的名字是在電台的廣播。一個二十來歲八十後的中國作家,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不論言談、行徑、文字與作風都別具一格,既尖銳又風趣。因此,就買了這本「青春」。

「青春」收錄了韓寒出道以來在韓寒博客上被刪除的博文。被刪除,是因為他的敢言,對社會不公、不義,一針見血。

對於一個沒有太多中國大陸背景的我,看過了他的文章,大概明白其中85%的內容。是文化背景又是七十後和八十後的區別吧。還有的就是對在中國大陸裡發生的事件來龍去脈與發展的不太了解。若是第一次看他的作品來說,是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為這絕不是一本甚麼文學作品,而是一本蒐集博文的當代文化產品。我欣賞韓寒的敢言,看事件的底部,心水清得分別甚麼人在甚麼位置處甚麼角色,所作所為與其潛台詞,在這一切之上再加一份幽默感。他是一個有溫度的人,是非分明,懂公義與有責任感的年青人。若一個只看穿世態的人,並不值得人欣賞或具影響力。他,通過文字,言所大眾不敢言,感所大眾無所感,又明顯當權所掩藏,無疑是打破了一向要 ‘循規蹈矩’的遊戲悶局。精彩!

「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當我看見我們的女人摟著有錢人,有錢人摟著官員,官員摟著老闆,老闆摟著林志玲,你怎麼給我心理輔導。」(有關富士康跳樓事件寫的一篇文章)

「整個出版行業的利潤還不如人家上海閔行一個倒樓的利潤。我們是踐踏文化的大國,絕對不是文化大國,很多讀者願意花兩百萬元買一套房子,給開發商賺去一百萬,兩千塊買一件一服,給廠商賺去一千八百元,四萬元買一個牌照,給政府賺去四萬元,為什麼不願意花二十塊錢買一本書,給作者賺一塊六毛錢呢?? 」(韓寒對中國當今文化界的心酸反應)

「大學教授搞個女生不戴避孕套不問安全期直接射裡面就是沒文化中的沒文化。但如果一個文盲能下水救人,就是有文化。文化和文憑完全不搭界。」(韓寒對中國文化的定義不以為然的說法)

顯淺的文字,畫龍點睛,真實、坦白,我想就是他文字的魅力。

蝸牛食堂 - 小川系

More about 蝸牛食堂

好一陣子沒有寫讀書後感。不是沒有讀到好的書,只是沒有時間把讀後感沉澱,並寫下感想。托朋友在香港買了這本聽起來怪怪的「蝸牛食堂」。是一本日本作家的註作,有關料理的翻譯小說。本來沒有對這書有甚麼興趣,但在網上看過這本書改篇的同名電影「蝸牛食堂」,就想看看此小說。

故事的主人翁,倫子。一個二十五歲的女子,與同居的情人合資儲蓄開料理店,可店沒有開成,情人挾帶私逃。因為這次的重挫,倫子不但失去了金錢,更失去了自尊和說話的能力。剩下的就只有外婆留給她的食譜和一甕米糠,沒有倚靠的倫子唯有回到十年前的家,投靠與她關係不太好的母親,並與母親飼養為竉物的母豬同住。身處窮鄉僻壤,在大自然的啟發下,倫子想到要重新出發,完成外婆的心願-開料理店。故事就是如此的發生。

這是一個以食物圍繞人倫關係的故事,一個失去了說話能力的料理人,以她的一手好廚藝和一顆願意以料理來傳遞心情的心願,給每一位光顧蝸牛食堂的客人料理他們的肚腹之餘,更癒合他們生命中的空洞。因為用心烹調的每一饗宴,使每一個遲鈍了的味蕾重新甦醒過來,重新提起勇氣生活下去。倫子亦在過程中與母親的關係也逐漸一步步的修補過來。

對食的文化,每一個國家也有它的獨特。很多關係的延續與進深都是由飯桌上發生。食,不只是維生,也同樣是一種關係上的治療。一家人,一對情侶或是朋友,若能坐下共享美食,也就是一個關係上的延續點。

「蝸牛食堂」是一本很有趣的小說,有點像魔幻廚房。不看書的人,也不妨看看這齣由柴崎幸飾演倫子的可愛電影「蝸牛食堂/餐廳」。

Thursday, January 20, 2011

統統都…哦

病倒了…家裡的對答絕大部份都是…

「唔好出咁多街食飯啦!」
「哦! 」

「著多件衫,唔好抵冷貪瀟湘!」
「哦! 」

「早D瞓啦,成日都夜瞓。」
「哦! 」

「成日食埋哂D熱氣野。」
「哦! 」

「要食多維他命,比樽XXX你食好嗎?」
「哦! 」

「要不要吃米粉?」
「哦! 」

「朝早起身記住要褸番件衫先落床呀!」
「哦!」

病倒了,爸爸媽媽總在碎碎唸…說我沒有穿厚衣,又說我沒有吃蔬菜和水果…之類的話。爸媽外出回家第一件事,總來房間看看我病情如何。爸爸總慰問一吓,媽媽必用心探探體溫。

「爸爸,個女退燒了。」
「囡,燒退了!」
「哦!」(眼裡盈了淚)

Tuesday, January 11, 2011

無忘花


無忘花
曲詞 : 林一峰
主唱 : 林二汶
 
如果失重兩肩感慨萬千 太累沒法可入眠
你能讓眉頭積雪 落到我手心裏
無忘花又再現 我清楚你的心一切弱點
有誰讓你數心跳 愛如願隨年轉厚
換你回贈一吻 度四季於一笑
花田遇上了春暖 花瓣夏雨灑風中轉
百折千廻就放開 秋色染面
老情人 心照不宣
冬雪會倦情感會亂 睡醒已是明天
仍期待下一花季可再見

情深不見底不必怕緣淺 會承受你的改變
我從未要你解釋 沒有名份的吻
無忘花枝不需折 花笑獨欠人不見
不記明日黃花昨日現
百折千廻 時日流轉不了斷
好情人 有聚有別
總可再遇抱擁每段 再想已是明天
長留在我心的你不會變
愛如願隨年轉厚 換你回贈一吻 度四季於一天

Friday, January 7, 2011

我在留意

有時候我在留意。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比以前老了。

從前是爸爸媽媽拖著我走路,嚷著我要小心。不知從那時候開始,是我拖著媽媽過馬路叫她小心。

有一天放工,媽媽在後園理田澆水,我留意到她的背影,是緩慢了,而且上下樓級也蹣跚。冬天天氣乾燥,我幫爸爸的手塗上潤手霜,方發現爸爸的手佈滿皺紋。是這雙又大又和暖的手,作了很多的工才把六個孩兒養育成人。心裡很感激。

家裡有兩間洗手間,我和爸媽共用一個。冬天早上起床上班,媽媽總比我早起把洗手間的暖氣開動和電座厠板暖和,讓我舒舒服服的使用。媽媽的心意,我其實都留意到。

那天在健身中心,我站在遠處留意到在玩健身器械旁的爸爸,雖然七十多歲仍保持著一份精壯男人的氣度,還很瀟灑呢!我媽雖然也不再青春,可是當我們共用洗手間的時候,我常留意到媽媽化妝的時候,她的皮膚還很白皙。上妝的時候仍很有女人特有的嫵媚,還是很吸引呢!我總是忍不住要稱讚她!她也照單全收,還很得意的在鏡前多照幾分。

有一天,我在跟他們開玩笑說:「爸爸,你是不是一生一世都愛媽媽呢?」

爸說:「不是!」

「不是一生一世,是兩生兩世!」

在旁的媽媽笑得甜絲絲的。

真的,有時候在旁的那個人可能大部份時間都在揪動你的神經,有時欲哭無淚,有時拍案怒吼。但只需要那個人於一個很奇妙的一刻,發放一枚窩心炮彈,怒氣、鬱悶、委屈、凝在眼眶的淚都盡消。夫妻相處之道,在爸媽身上我可以留意到。儘管婚姻裡頭可能絕大部份的時候都是一方在遷就、服侍、為另一方著想,可是偶爾一次得到窩心的對待,總是又難得又持久的回報。我站在婚姻的圈外看圈中人,可能也只是紙上用兵。不過不管是甚麼樣的關係,相處之道還是離不開一個在神裡面愛人如己的真理。常常留意別人的需要,關懷他人情感上的起伏。同樣,也多向付出關心的人說感激的話。因為幸福並不必然。

因此,我每天回家也要抱抱我爸我媽。謝謝他們的寵愛和窩心的照顧。

上帝呀!謝謝袮賜他們平安,健康的體魄。

Wednesday, January 5, 2011

趁時而做

估不到一再提筆已是2011年。經過一個星期的冬假,我的腦袋跟著冬眠,手指也相繼的僵化。只有肚腹,唯一一個身體機能不斷運作,沒有放假反更加時工作。連書也沒有多看,辛好,假期在家,每天都和爸媽去健身中心運動且游冬泳,正好也消耗一下沉重身體裡面快將在血液中凝固的脂肪。

新一年的開始,沒有帶甚麼期待。我記得2010年的年度目標是把份內事做好,我想也不過不失吧。事奉量降低,著重個人生命操練與成長。專注門訓,也完成一年的門訓計劃。我那可愛的門徒仍不時傳短訊給我,門訓課程是結束了,但關係仍在繼續。這是我想達成的門訓果效,生命的承傳不在乎幾個月的門訓,而是生活中的互相影響,在綿長歲月裡保持關係。可惜的是沒有實踐如自己年頭定下門訓另一姊妹的目標。人選是有,只是不確定她的可塑性而延遲,希望不是擱淺吧。

心理狀況在過去一年來也有不少體悟。身邊的好友們都逐一步入或將要步進婚姻,孤獨感還是有的。我真的不敢誇口我的心理狀況能保持完全健康,軟弱永遠是在不聲不響時突襲。這未來的一年,有更多的婚禮,其中參與非淺。要活得自如,感恩自在,可喜常樂,我一刻也不敢離開主。

上年年終至歲首,讀經計劃沒有進展,仍在撒母耳記上徘徊反覆參查掃羅這個人物。還未被膏為王的他,神的靈也曾感動過他,他也因此而受感說話。神藉撒母耳的口吩咐他可「趁時而做」,因為耶和華與他同在(10:7)。只是,他往後的一切所作所為都與此賜給他的靈背道而馳。「趁時而做」的對象和目的亦非為賜下聖靈的上帝,而是他自己本人的聲望。有好幾處的經文,我相信是聖靈感動作者而寫在經文中的這句話,「你看怎樣好就去行吧!」(14:36; 40)是當時的民眾在兩個不同的情況下向掃羅說的話。給我一個思考,當權者的決策真要毫無懷疑的順從嗎?忠言進諫又如何?「趁時而做」的條件是神與他同在,那與神同在的必然是民眾毫無懷疑跟從當權者的條件吧。我就是帶著個思考進入2011。在與神同在的當下「趁時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