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3, 2013

馬鈴薯湯教會

More about 馬鈴薯湯教會 

韓國的護膚品、電子產品、連續劇,都是現時最暢銷的產品,韓國也有世畀最大的教會,差往世界各地的宣教士也是世界之冠。如果有一天有機會踏足韓國的土壤,除了惠顧護膚品商店之外,在首爾的「光鹽教會-馬鈴薯湯教會」,必是行程之一。

最近在看一本哥哥幫我從台灣帶回來的「馬鈴薯湯教會」(此書在台福的中心書房也有售,網上購買$12.71),單是書名就吸引了我的興趣。一看之下更愛不惜手,也急不及待和弟兄姊妹分享,更嘗試在小組裡實踐光鹽教會弟兄姊妹見面時彼此問候大家的幸福慰問。

不要誤會「光鹽教會」是一家很大的教會,相反地,她是一家沒有自己建築物的教會,一直也是租借別人的地方聚會。連教會的招牌也被一家同在樓宇的馬鈴薯湯餐廳招牌遮住了,剩下「教會」二字,因此會友介紹新朋友來教會時也乾脆說是「馬鈴薯湯教會」,讓人更方便找到。雖然一切外在的條件也不利於發展,但這倒沒有阻礙教會的增長,反而造就了更多機會弟兄姊妹學習互愛的功課,更讓牧者們專心發展人的生命,省去不少非造就生命的事情。「雄偉的建築物並不能餵養饑渴心靈。」(p.28) 

「光鹽教會拒絕外在量的成長,而重視內在質的成長。他們最深切的渴望,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看起來不錯的教會,而是成為上帝所喜悅的教會。」(p.31)

 「教會要留下的不是建築物,而是人;牧師一直堅持信念,已經達成了。現在,我們也迫切地為著有可以容納所有人聚會的場地禱告。」(p.31-32) 

「在十週年紀念禮拜的準備事項清單人,找不到任何有關建堂的內容,反而將開拓教會訂為重要事工,並決定在副牧金世烈牧師開拓教會時,支援一億韓幣;此外,傳道、獎學金、宣教、救濟、志工活動的經費,列為教會支出的優先項目。趙牧師透過一篇〝虛心的人有福了〞的講道,比較擁有者和管理者的生命,強調管理者的角色是更幸福的。」(p.34) 

一邊看這本書,一邊在感謝上帝,也祈禱天父,地上可以有更多如此讓人趨之若鶩,按著聖經和願意不看外在量成長,以為父的心牧會的僕人服侍主的家。

他們的見證讓我心裡興奮起來,燃點了那撲滅已久的幸福肢體生活的希望。久違了耶穌的生命力,在這群遠在韓國的弟兄姊妹身上看到。他們不是沒有困難,但一切在他們中間出現的困難都成了牧師幫助會友靈命成長的渠道,讓人不要鑽進問題裡,而是朝著耶穌那裡奔跑。在耶穌裡就有希望!

 書裡還有很多可以分享與北美教會可以學習的東西,真理是不能妥協的,做法也各有不同,但如何在不同意見中也保持合一是關鍵。我深深被趙牧師的一封道歉信所拜服,因為與同工之間的意見不同而有誤會,經過安靜給神處理過後,趙牧師在信尾如此道:「我變成看重效率與成果過於看重人與愛的危險人物了。幸好在變得更嚴重、更剛硬之前,及時發現到這個問題,透過大家,將我那不知不覺中轉向效率與果效的眼光,再一次回轉向人與愛…」

Friday, July 12, 2013

錄像帶電影 - 余華

More about 錄像帶電影 

用了很長的時間看這本書,最近真的很忙。不過書還是要看,特別是七月,香港書展在幾天後即將開幕,雖未能親身參與也讓自己置身於書叢中,營造氣氛。因為家人的到訪,我讓出了睡房,這兩個星期睡在我那七十尺不夠的小小書房內。被幾百本書重重包圍的感覺很好,與書作伴,猶如躺於樹木叢林中。

我就在這個環境中看余華的「錄像帶電影」。繼「十個詞彙裡的中國」,余華又以銳利的見解剖析他曾走訪的國家,與當地的作家作文化交流。

以下是在這本書中幾段的深刻敘述:

蒂芬尼的一位導購說中國人有錢,如果沒有中國人,這些奢侈品商店都會倒閉。我心想:少數中國人掙錢大容易,不知道錢是怎掙來的:多數中國人掙錢太難,不知道怎麼可以掙到錢。(p.56)

中國這種沒有節制的發展,讓我想起句什麼人說過的話:知道自己無知不是完全的無知,完全的無知是不知道自己無知的無知。(p.57) 

圖圖在《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的中文版序言裡對中國讀者說:「我對把過去掃入角落視而不見的做法是否合適表示懷疑。過去的從來就沒有過去。它們有種怪異的力量,能夠重視並長久縈繞在我們心頭…中國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往昔的痛苦,就會成為一個更加偉大的國家。」(p.76) 

約翰尼斯堡國際機場的免稅店裡插滿了嗚嗚茲拉,每枝售價一百元人民幣左右。不少歐洲球迷登機前買上七、八支,揹在身後像是繳獲的槍枝。我回國時也買了一枝回北京。今天才知道這中國製造的出口價只有兩元六角人民幣,而且這可憐的價格裡還包含了環境污染等等。一位我尊敬的長者幾年前說過:中國是付出了一百元去換來十元的GDP。(p.82) 

如果文學裡真的存在某些神秘力量,那就是讓我們在屬於不同的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環境的作品裡讀到屬於自己的感受。(p.179) 

縱觀中國這一百年的歷史,從社會形態來看,文革這個時代其實是這一百年裡最為單純的,而今天這個時代是最為複雜的。文革是一個極端,今天又是另一個極端,一個極端壓抑的時代在社會形態劇變之後,必然反彈出一個極端放盪的時代。我的預期是,今天這個時代的放盪和荒誕差不多應該見預了,應該到了緩緩回落的時候了。我相信,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我希望,接下去的十年或者二十年裡,中國的社會形態會逐漸地趨向於保守,趨向於溫和,因為我們人人需要自救。(p.206) 

對於人類的敗壞,我認為只會日漸趨劣,因此余的預期將落空。不錯人都會自救,從我的信仰觀點看,一切從人出發的自救也只是自殘的另一個開始,除非那自救是用自己的意願投靠、降服於上帝。書中大部分余和世界各地作者的文化交流對話,我不完全明白,不過能以坦然、開放的胸襟,面對自己國家的缺點和接納別人的優點,這樣的反省正是此刻我們國家在崛起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