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友人邀請同往欣賞最近掀起不少話題的香港電影,「十年」。
「浮瓜」、「冬蟬」、「方言」、「自焚者」和「本地蛋」,五個單元集合一片。以明、暗、隱、諷、爆的手法為香港未來的十年把脈,預測十年後的民生與政治變化。
「浮瓜」— 全片黑白,暗諷香港政要高層為討好中共,自編、自導、自演一場所為恐怖襲擊,以達成通過二十三條國安法的手段。片中高層開會,收到更高層的指令「攪」亂香港,命兩位一直在躊躇的小嘍囉動手。小嘍囉以為只是威嚇威嚇的一場戲碼,怎料會因此而喪命,亦只是政治手腕的棋子而已。
「冬蟬」— 五片中最不懂欣賞的部分。導演拍攝手法則另闢蹊徑,男女主角在一堆頹垣敗瓦中把碎片製成標本,有點虛幻又疑似夢境及囈語的表達方式。男主角要求女友把他也製成標本,過程又灰又沉重,情緒抑壓,卻又以最激進的方式來向世界宣告他們心中的不滿。教人感覺很不自然。或許正正就以一種矛盾的呈現現實的荒謬。
「方言」— 二零二五年的香港,不能操流利普通話考試不合格的的士師機,被逐漸淘汰。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市民亦感生活艱難,難以為生的民生小故事。小城小事,實也是大事,發生在他朝的現實中的矛盾糾纏。故事純屬虛構,他朝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自焚者」— 以倒敍法開始,先是一堆燒焦快要燃滅的屍體。是五片中比較爆的。片中的鎮壓和抗爭場面有點分不清楚是拍出來的還是紀錄片的剪輯。一位大學生以和平的表達方式絕食六十七天後身亡,另一群大學生以較主動的方式要求英國政府理行「中英聯合聲明」中的條約為港人靠背。最令人激動的是一位九十歲的婆婆撐著傘子,拿著火水罐,蹣跚而行登上英國領事館的門口,自焚。
「本地蛋」— 也是二零二五年的香港,星斗市民的本地生意在政府的規管下難以為計,三不五時必須配合政府發展計劃而迫於無奈結束本地生意而遷居台灣。智叔色演的雜貨店老闆,孩子被列入少年軍,則被政府利用為小監測員,全城監察遺規不合格的本地商人,禁止獨立文化的愆生。孩子在片末的一句很到肉:「叮噹都禁,傻架咩!」害得本地人只能在地下書店的罅縫中才得自由伸展。
片尾出現了一句聖經:「時勢真惡。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這樣 、耶和華萬軍之神必照你們所說的、與你們同在。)」阿摩司書5:14
以善報惡,實是難。以惡報惡,很容易。
「自焚者」中歐陽說:「我都好想打佢,但我們也這樣做,我們與他們又有甚麼分別呢?」
堅持以善報惡,在一切最崩惡的情況下仍為時未晚。縱然挽回不了世界,只少不會失去自己的原則和信念。
Thursday, April 28, 2016
Tuesday, April 26, 2016
84, Charing Cross Road - Helene Hanff
在那個仍然會拿起一枝筆、一張信紙貼個郵票的年代。
那份仍會去信世界各書店尋找心頭好的執迷。
紙張泛黃斑駁,總教人敝帚自珍。
故事講述Helene一位愛書者,去信Marks & Co. 尋找一本絕版書籍。Frank Doel就成了她的獵書搜尋人。然後幾十年來,一封一封的信紙從大西洋美國的這邊飄洋過海到達英國的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由尋找一本珍而重之的書藉到一份與Marks & Co.書店全店員工的珍貴友情。又信又書、後來是禮物、還有食物,然後是交換人生經歷種種,在大西洋的上空以信函交流著,很是婆媽的相處交往。不過,老土婆媽的事情經過歲月的歷練都是美好的,共同分享嗜書的心得而建立的關係群,薄薄的紙張盛載著濃情厚意。彼此都渴望從遠方寄來的信,人物關係沒有曖昧(電影版是不同的),也沒有甚麼高低起伏,只是到最後Helene 和Frank 緣慳一面,心裡總是有點忐忑,卻又說不上是可惜,跟這本書的調子一樣,都是淡淡的。
喜歡書的人必會喜歡這淡淡的情懷,淡淡的經典。
Monday, April 25, 2016
太累的後果
沒有寫作的日子過得有多快?快得連我自己也以為可以在未忘記時就可以筆默下來,怎料,在可以安靜想整理一下時,靈感已全散。
沒有閱讀的時間卻又感覺如此漫長,日子充塞了要完成的東西,心裡總不忘要提醒自己,當有空閑的時間就一定要翻閱早前買下的書。
怎料,當可以閱讀時卻被吸引去看已熱播完畢的韓劇,「太陽的後裔」。更料不到的是,開場還不夠五分鐘,睡著了。因此,寫作、看書都不及韓劇吸引,到最後睡了,又被自己的打呼聲吵醒。
噢!都只怪是…「太累的後果」。
沒有閱讀的時間卻又感覺如此漫長,日子充塞了要完成的東西,心裡總不忘要提醒自己,當有空閑的時間就一定要翻閱早前買下的書。
怎料,當可以閱讀時卻被吸引去看已熱播完畢的韓劇,「太陽的後裔」。更料不到的是,開場還不夠五分鐘,睡著了。因此,寫作、看書都不及韓劇吸引,到最後睡了,又被自己的打呼聲吵醒。
噢!都只怪是…「太累的後果」。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