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好久沒有去過圖書館借書,有一點不知從何開始。
最早期時是先走去載滿圖書卡的百子櫃,是用書名還是作者來排列己經記不起來。然後按著Index卡上的編號,走到同樣編號的書架上找出書本。後來時至今天,當然已經全電腦化,用甚麼來尋找也可以。書本上的編號簡化了很多,可能是因為書本逐漸電子化吧。雖然要摸索一陣子,但這種久違而又十年如一日的尋找方式很快就嫻熟起來。
書,我很喜歡擁有。但這一次讓我走進圖書館的是它... 哈金的「南京安魂曲」。太沉重的書,我不太願意放在我的書架上,因為書太多太重,一層一層的書都凹陷在一彎弧度上面。而且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完成這一類的書。那一次看「大江大海」已忍不住,心情沉重了好一會。所以先不要買的好,一借何妨。
Friday, May 12, 2017
Thursday, May 11, 2017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 – 余華
二零一一年讀畢余華的《十個詞彙裡的中國》,有這麼一句很觸動、深刻的話:
「今天的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巨大差距的中國。我們彷彿行走在這樣的現實裡,一邊是燈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者說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裡,同一個舞台上,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
今天看過余華的另一本散文《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可想是那一句話的延續。從那裡走來,中國又過了幾年,這個差距有增無減。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國這三十年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是在這個光榮的數據後面,卻是一個讓人不安的數據,人均年收入始終在世界的九十多位和一百位之間。這兩項應該是平衡的經濟指標,在今天的中國竟然如此地不平衡。」(P.12-13)
「歷史的差距讓一個中國人繼續四十年就經歷了歐洲四百年的動盪萬變,而現實的差距又將同時代的中國人分裂到不同的時代裡去了。」(P.14)
「每一個人對於他所屬的社會都負有責任,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P.15)
很喜歡這最後一句,其實是一位挪威易卜生所說的。一切問題的愆生絕不是單憑一方可造成的。站在今天的這個點,我們是可以如何彌補這個差距或是延慢距離的速度? 書的下半部是余華的遊記,道出在世界不同地方看見的文化區別卻又是因為對文學的惺惺相惜,對運動的熱衷而全無分裂。一切的分裂、距離和差別都是人類製造出來的手段,好讓更好操控人民。或者,他是在提供一個看似無法癒合的現象譜出良方。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