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4, 2012
驟然來到
週日早上,還在懶床時,收到短宣領隊的召集通知。我像是個等候候命的特務,在這個工作上閒懶了兩年,突然被呼召,不要再賴了。上一次去廣西是兩年前的事,那裡的人,他們的名字,孤兒院裡小孩的歌聲,那些小數民族罕見的姓氏,迄今還記得。跟領隊通了個電郵,他今年不會帶隊了,八十歲高齡的他,如他說的,身體千瘡百孔,百病叢生,但神的恩典夠用。如果身體狀況許可的話,他不會放棄入伍。在他身上那不死的呼召,仍然在鼓勵著我。
愛情,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是情人節或是愁人節,有沒有情人不是關鍵。當然沒有情人是會有點滋味,只是在一方面失落,在另一方面可以得著。找到心意相通的情人,快樂加倍,憂傷減半。多少人在歌頌愛情的同時,亦不少在詛咒它的無情。一個人不一定孤單,兩個人或許會比一個人更寂寞。苦與樂,都是愛情的真相。
愛情,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Thomas Merton(多馬梅頓)是我很喜歡的靈修文學作者。他的書,只看一次不會明。看過他的書,就知道孤單不一定可怕。在孤獨中的折騰,都是思考的土壤,吸取養份,蘊釀內在的生命,等候領悟破土而生。愛,當然是其中的領悟之一。以下是他對愛的詮釋,如此的瞭解,豈不是在我們所迴避的孤單中詮釋出來愛的真相嗎?
在這個情人佳節,祝願每一個人,不管有沒有情人也快樂!
“But to love another as a person we must begin by granting him his own autonomy and identity as a person. We have to love him for what he is in himself, and not for what he is to us. We have to love him for his own good, not for the good we get out of him. And this is impossible unless we are capable of a love which ‘transforms’ us, so to speak, into the other person, making us able to see things a he sees them, love what he loves, experience the deeper realities of his own life as if they were our own. Without sacrifice, such a transformation is utterly impossible. But unless we are capable of this kind of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other’ while remaining ourselves, we are not yet capable of a fully human existence. “ – from Disputed Questions
“Love is our true destiny. We do not find the meaning of life by ourselves alone- we find it with another. We do not discover the secret of our lives merely by study and calculation in our own isolated meditations. The meaning of our life is a secret that has to be revealed to us in love, by the one we love. And if this love is unreal, the secret will not be found, the meaning will never reveal itself, the message will never be decoded. At best, we will receive a scrambled and partial message, one that will deceive and confuse us. We will never be fully real until we let ourselves fall in love- either with another human person or with God.“ - from Love and Living*(自於吳淡如的書)
Thursday, February 9, 2012
Henri Nouwen on Solitude
“Somewhere we know that without a lonely place
our lives are in danger.
Somewhere we know that without silence
words lose their meaning,
that without listening
speaking no longer heals,
that without distance
closeness cannot cure.
Somewhere we know that with a lonely place
our actions quickly become empty gestures.
The careful balance between silence and words,
withdrawal and involvement,
distance and closeness,
solitude and community
forms the basis of the Christian life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the subject of our most personal attention.
Let us therefore look somewhat closer,
first at our life in action,
and then at our life in solitude.”
-from Henri Nouwen’s Out of Solitude
十二月二十二 - 謝安琪
另一首以末日作背景的歌曲。末日只是背景,重點在於一個提醒,太繁忙的生活讓我們忽略了很多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失去了才珍惜。要珍惜今天,活於當下。
十二月二十二 - 謝安琪
作詞:周博賢
作曲:黃慧雯
災劫後離開地牢
曙光雖刺眼天空卻美得風騷
街裡沒屏風樓汽車滿佈
甜的空氣今天終於吸到
一眾路人相擁抱
挽手傾訴防空洞裡過得可好
不見十年的相識這天碰到
和新的摯友一起到市中心起舞
原來終於到這天不用懊惱
不需再每天因追趕生計 很焦躁
原來於天國裡可坦蕩跳舞
從前丟失的快慰 得到
想往日忙碌地熬
太斤斤計較階梯要上得多高
輾過別人求成就腦筋盡耗
純真簡單的歡欣去到死 找不到
原來終於到這天不用懊惱
不需再早出趕生計 晚歸很焦躁
原來於天國裡可坦蕩跳舞
當天錯過的花香這平原滿佈
縱是你拼命到 往日各樣戰績在抱
大限仍然會到 過後每位都 同樣美好
為何當天要那麼心亂氣躁
真的要早出趕生計 晚歸很苦惱
為何真的要到這天方知道
根本鳥語花香當天四野滿佈
Wednesday, February 8, 2012
翻箱倒櫃
Friday, February 3, 2012
視刀環歌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
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視刀環歌-劉禹錫
當時是甚麼在劉某的腦海中,以致他凝視著刀環沉思,吟作了這首詩?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在乎言語多寡。有些故事不必向每個人宣講;有些情緒也只向慬的人說。
聽大樹唱歌
台灣有吳青峰,香港也有一個林一峰。論歌曲的風格,一峰的更另類。他寫給別人的歌都很賣,自己的卻不太上榜。一首「偶遇」開始留意林一峰的歌,很喜歡「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的專輯。裡面的每一首歌都很有趣,而每一首歌都是向不同性格的人致敬。「靜止」、「大笨象」都是很有意思的歌曲,尤其一首「給最開心的人」,在我ipod曲目中長期擺放。
對人與物他的歌都很有人情味,「思‧生活」的專輯又是截然不同的風格,忽然嚴肅起來,以歌來訴說他的思想生活。他的歌,都有訊息。可能因為不賣商業路線,因此不為大眾所熟悉。
「思路」是另一隻香港味很重的專輯。幾十年間的香港,變化很大,物換星移。「老榕樹」和「不屬於我的鄉愁」,道出一個老香港的情懷。一峰的歌聲宛如香港快速轉化中的一把細微卻又持穩的聲音,讓在紛擾中的人偶然聽到他的歌都會停下來嚮往一下,細味一番,一刻反潮流,回歸簡樸的大自然與個人空間。
「聽大樹唱歌」是本有關環保的書。與他的歌一樣,一峰始終如一,以文字來向他關懷的人與事致敬。這一次的對象是這片大地,萬物的母親。環保概念存在已久,世界資源短缺和污染的問題,都於「失衡」一個問題上。如果我們能分清楚,甚麼是必要,甚麼是想要,生活就不至於有過多的點綴,身外物累贅。我們都失衡了,身外物過多,思想生活過少。因為心靈很不健康,空虛感頓生,把最垂手可得的物質往內塞,得到的快慰亦只是鏡花水月。是惡性循環,物質與心靈是兩碼子的事,彼此都沒辦法滿足彼此。用時間及以時間體力賺來的金錢來換取物質,大量物質的需求又在消耗著世界資源,商家的野心,人心的空虛,大自然消耗不能還原的資源,在惡性循環鏈中周而復始。破解的方法是離環脫扣,學習一個低碳的生活。
當然知道是知道,可是行動起來是隔著一個海。
在個人的範圍裡,可以自備環保購物袋,把垃圾分頖,拿舊衣去回收,用廣告彩色硬卡紙循環再用自製手工卡片,在家的時候走到哪裡開關燈到那裡,在公司擺放廢紙回收作草稿之用,以添減衣服代替空氣調溫等等。
Wednesday, February 1, 2012
Monday, January 30, 2012
是誰丟出那一顆石頭 – 張文亮
張教授的書,我都很喜歡。這一篇文章也很有趣。學問走到終點,繞了一個圈,回到原來的點,就是那個根源,是終也是始。
當一顆石頭丟出去
石頭運動的軌跡-這是物理的問題
石頭打到人了-這是法律的問題
喂!你幹嘛丟石頭-這是心理的問題
難道,我沒有權利丟石頭-這是政治的問題
反正,你丟石頭就是不對-這是倫理的問題
用哪部分的肌肉來丟可以最遠-這是生物的問題
肌肉裡進行什麼樣的反應-這是化學的問題
咦?這顆石頭的組成成分是什麼?-這是地質的問題
為什麼石頭打到a,打不到b?-這是數學機率的問題
幹嘛!有事沒事討論這個問題-這是哲學的問題
丟磚頭會不會比丟石頭更賺錢-這是經濟的問題
吃了什麼食物,才有這種力氣丟石頭-這是食品科學的問題
是不是不同人種對石頭有不同的丟法-這是人類學的問題
那麼,古人是怎麼丟石頭的-這是考古學的問題
老兄,省省力,我設計一個機械替您丟石頭-這是工程的問題
把這一切的感觸用文字寫下來吧-這是文學的問題
今天,學校裡面的許多科目
都是被這顆石頭打出來的
但是更基本的一個問題是
起初是誰,把那一顆石頭丟出來的?
Wednesday, January 25, 2012
風信子
昨天走進超級市場,一陣芳香撲鼻,是風信子的味道,近聞馥郁、遠嗅馨香。又看見在超市林林總總的花盛開,示意著春天的來臨。上帝創造了花朵,花朵總給人生機和希望。
我想只有上帝才可以想出如此美好的方法把希望的意念從眼睛攝進思想裡。好讓帶有希望的種籽有一天可以破土而生。
我想只有上帝才可以想出如此美好的方法把希望的意念從眼睛攝進思想裡。好讓帶有希望的種籽有一天可以破土而生。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