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30, 2012

是誰丟出那一顆石頭 – 張文亮

張教授的書,我都很喜歡。這一篇文章也很有趣。學問走到終點,繞了一個圈,回到原來的點,就是那個根源,是終也是始。

當一顆石頭丟出去
石頭運動的軌跡-這是物理的問題
石頭打到人了-這是法律的問題
喂!你幹嘛丟石頭-這是心理的問題
難道,我沒有權利丟石頭-這是政治的問題
反正,你丟石頭就是不對-這是倫理的問題
用哪部分的肌肉來丟可以最遠-這是生物的問題
肌肉裡進行什麼樣的反應-這是化學的問題
咦?這顆石頭的組成成分是什麼?-這是地質的問題
為什麼石頭打到a,打不到b?-這是數學機率的問題
幹嘛!有事沒事討論這個問題-這是哲學的問題
丟磚頭會不會比丟石頭更賺錢-這是經濟的問題
吃了什麼食物,才有這種力氣丟石頭-這是食品科學的問題
是不是不同人種對石頭有不同的丟法-這是人類學的問題
那麼,古人是怎麼丟石頭的-這是考古學的問題
老兄,省省力,我設計一個機械替您丟石頭-這是工程的問題
把這一切的感觸用文字寫下來吧-這是文學的問題
今天,學校裡面的許多科目
都是被這顆石頭打出來的
但是更基本的一個問題是
起初是誰,把那一顆石頭丟出來的?

Wednesday, January 25, 2012

風信子

昨天走進超級市場,一陣芳香撲鼻,是風信子的味道,近聞馥郁、遠嗅馨香。又看見在超市林林總總的花盛開,示意著春天的來臨。上帝創造了花朵,花朵總給人生機和希望。

我想只有上帝才可以想出如此美好的方法把希望的意念從眼睛攝進思想裡。好讓帶有希望的種籽有一天可以破土而生。

Friday, January 20, 2012

日不落家

More about 日不落家


英文有一句「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我卻正因為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和「日不落家」這四個字買下這本書。讀後感,內容比書面更出色、精彩。余光中是當代中國的作家、詩人,足跡遍兩岸三地,因此他形容「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生長於中國大陸,流亡香港再長居台灣,及後女兒移居歐洲,因此偶有出巡。

日不落家,是借大不列顛國強盛時的一句「日不落國」(The Sun Never Sets on The British Empire),演變而成,寓意一家人在地球村裡於不同的地域生活,你醒時我睡,太陽無時無刻照耀著家人。

余老師的散文實在很多元,他的書是你越看越覺得自己懂的太少,而且內心也深感拜服,文章寫得這麼好,目光如此的深,看事情滿懷感情和修養。一九九八年的作品,讀起來仍恍如昨寫,這就是寫作的功力吧。文章之雋永,心裡一邊閱讀一邊讚嘆。

「開你的大頭會」一文是余老師充滿幽默感之作。對於開會的實況描述,心裡的想法和忽發奇想,描述得淋漓盡致,看者會心微笑。再這三不五時要開會的現代人,實在寫得妙不可言。

當中的西歐和南美遊記實不容錯過。他以文化與歷史的深度眼光帶讀者眼睛和靈魂去旅行。被他記在遊記裡的地方,雖然凋零已久,卻充滿了生命和故事。中文裡有一句,「讀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早年,當我還未有條件走萬里路時,自我安慰說未能很萬里路,不妨讀萬卷書。及後,當可以走萬里路之後,又恨自己讀書不夠,未能把所見所聞再看深一點、遠一點。

余老師的遊記,讓我深深拜服能夠寫下萬卷書的人。下一次再遊歐洲,要去布拉格、西班牙或是要去南美看瀑布,必翻讀余老師的作品。

Thursday, January 19, 2012

老友手霜

一個認識了二十年的好友,星期二為她慶生,請她食一頓飯。想不到收到禮物的是我。這個朋友就有一個大家姐的性格,在她面前,我永遠都是一個小妹妹(而且我也樂於當一個妹妹,我不懂也不喜歡當家姐)。當這個大家姐視你為家人看待,她就罩定你。她對你好是理所當然,你對她好就要很努力才成功。就這一頓慶生飯局來說,客是請了,只是我跟媽媽都收到禮物,連她的丈夫她也沒有帶出來讓我請客。當然,家人/朋友之間也不用太計較誰比誰付出多,誰又得到的少。一頓飯,食著、說著、然後又笑作一團,相聚時刻,不亦樂乎。

這個可愛的熊貓梨型的水蜜桃味手霜就是我的小禮物。非常可愛。手霜的味道清新,潤而不膩,是韓國的產品。包裝設計也含環保概念,根據盒子上的標籤,該包裝設計榮獲2011 iF Packaging Design Award。循環再造紙的盒子,用黃豆墨印刷。可愛的熊貓和其他三個別的動物,粉紅海豚(Pink Dolphin)、白色海豹(Harp Seal)、仙女企鵝(Fairy Penguin),同是現在世界頻臨絕種的動物。名為Missing U Hand Cream,正是不想失去牠們的意念。四個動物設計各有不同的手霜味道,粉紅海豚的是櫻花味、白色海豹的是綠茶味、仙女企鵝的是嬰兒爽身粉味、而熊貓的是水蜜桃味。

 
一個產品不但擁有視覺上的美,體貼用家感觀的需要,更包含了設計者的環保的概念,又加上是一份好友致送的禮物,Etude House Missing U Hand Cream,真的值得在自己的博客上一讚!(此產品在Amazon有售)

Tuesday, January 17, 2012

那些年...

More about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十一月路經香港,短短的四天,跟幾個很要好的朋友聚舊之外,我也看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銅鑼灣時代廣場戲院門口,有一個嬸嬸向我兜售她朋友沒法前來看的戲票,割喉價四十元賣給我,就此,我就當了她的「陪看」。原價七十元的戲票四十元的代價,看畢電影之後,感覺份外划算,因為…

青春,無價。

對九把刀沒有甚麼好感,名字殺氣太重。因此我從來不看他的書。而且港、台也不約而同有兩宗新聞的主角皆是九把刀的讀者。香港荃灣一名十五歲的少年狂弒母親和妹妹,在台灣高雄一名青年留下四十頁的弒親計劃。不過因為那齣戲,就買下了「那」的電影原註。

雖然「那些年」賣座,我卻沒有從此喜歡上他的書。故事之所以成為一時佳話,是因為這個平凡得每一人都經歷過的曾經,由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說出來而變得格外共鳴。那個一去不返的青春,那個名正言順留有遺憾的年代,那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輕狂歲月,有誰不會在獨個兒時,不管是開車、走路、發呆的時候偷偷緬懷它,把那個重要的曾經珍重地從回憶的匣子裡細味,然後又再收藏。

九把刀公開了自己的青春,共鳴感是一把打開回憶抽屜的鑰匙。好的以及不好的,多多少少也給拖出一串。

那個「第一次與你一起回家的人,你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是的,那個還沒有開車的年代,回家的路總一起走。縱然沒有喜歡上他,也沒有答應在一起的人,迄今我仍然清楚記得在家門轉角那棵紫色樹下靦腆的告白。也不能忘記那個還沒有手機的年代,因為家裡的電話被大雨牽連而無法撥出而冒雨踏腳踏車到電話亭打一通電話給我的感動。還有那個包含許多情意,四年以後仍然要送我的禮物。因為「那些年」,這一切點點滴滴突然湧現。或許我們都當過誰的沈佳宜,在青春的另一端,我是衷心地感謝如此的被用心對待過。

Friday, January 6, 2012

真愛挑日子 – One Day

More about One Day(電影書衣珍藏版)

一口氣看完一本厚厚的長篇小說,一個歷時十七年的故事。

從來翻譯小說都不是我杯茶,想看它的原因只是喜歡悠長的愛情。最近都碰上好友最後變成戀人的故事,隨隨便便的都當了十年或以上的朋友關係。人與人之間,能共証滄海桑田,最後走在一起而不是分道揚鑣,是無比的可貴。友情的而且確是愛情的搖籃,沒有當上好友的,可真不可能當上戀人。愛情的序曲,總是友誼的調子,縱然序曲之間偶爾瀰漫著蠢蠢欲動的愛情。享受瞹眛又戰驚的心情,美極了。

很喜歡艾美的平凡,故事的開端她站在不起眼的位置。畢業的那天與夢寐以求的男生邂逅,過了一個溫馨卻甚麼都沒有發生的晚上。也許正因為甚麼都沒有發生,他們的關係才夠韌力撐過時日。他身上長了一雙可以飛很遠的翅膀,而她只是一個平凡得必須腳踏實地的女生。日子過去,每年的某一天,他們總會見面,可也不是只有在這天見面。各自也遇到不同的人,在最糟糕的日子,總想聽聽對方的聲音。心中彼此的依戀總在不對的時間發動,好幾次要說出口的話都吞回去。日換星移,他的翅膀拆了,她卻當上成熟美麗的天鵝,實現了夢想當了作家。失婚的達斯走到巴黎,盛載著終於可以一起的念頭,她身邊卻正有人在。

求愛是如此的卑微。

她以為擺脫了他。長久以來站在後方,不管他飛多遠多高,她總是他最後一盾。瓦解了,這些年,他們都是在等待這對的一刻。

故事說到此本是一個完美的句號。可是,作者跟讀者總有不同的想法,他操生殺之權。故事突然變調,有點惋惜。在作者眼中死亡往往都比大團圓美,對它總有難以言喻的迷戀。

很想看看電影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