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8, 2017

紫禁之Din

很享受和我的好友一起,她是如此地、人如其名地、一點都不修飾地,卻又讓我們很受落的DinDin。 我們只有六、七年的相處,成就了一段相隔十七年的友情。

她,會逼你跟她看她已經看過的電影,鍥而不捨
她,會在戲院裡看到大隻佬就腎上腺飊升,興奮尖叫,然後怪你沒有她一般雀躍
她,會在車裡狂loop 迪迪尼卡通片主題曲,然後喃呢你為什麼一首也不懂
她,會在你房間的沙發上看她喜歡的連續劇,笑個人仰馬翻,煲至夜深
她,會在outlet閒閒地逛一個八小時的街,歷久不衰
她,會在你說了不該說的話時回應一句:「同我拖出去,斬! 」一天死幾廿次,拖人出去的更累。 😂

年少時我們有說不完的無聊話題,想不到時至今天我們無聊的話更多。 再來多兩個星期,哪怕還是沒完沒了。
我這個好友,表面有一點…,裡面卻很溫柔。

媽媽早年在香港住醫院的時候,山長水遠,她代我去醫院探望。我和媽媽今天仍很感謝。
她會因為一些不正義的事忿忿不平,又會在最艱難的時候仰望神。
她總會把快樂帶給身邊的人,與她相處的人都自然而然地自在起來。
而且經過年日的熬錬,她的幽默、樂觀,來自於她對上帝的信靠和一顆常常感恩的心。
感謝上帝,在主裡的相識、相知、相扶持。

期待下次的相聚。

問Din歸期已有期   LA四季溢煦意
當何共遊年少時     再話LA溫情誼
改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Friday, October 13, 2017

大華二三事

今天在大華買餸,買魚買肉要拿號碼,這是常識吧。我拿了11號,有一位操普通話的男仕,拿了12號,賣魚勝在喊6號,拿12號的內地男上前把紙條糊亂揮一揮,賣魚勝看一看號碼,12號男說了幾句就被服務了,插隊!!! 我和另一位身旁大叔都看傻了眼,口裡唸唸有詞XY@#。

然後在凍肉部附近有兩位年輕的內地男生買了一車火鍋料,其中一個男生手抱住一隻Chihuahua。一位大華職員上前禮貌地說:「不好意思你的狗狗… 」話還沒有說完,男生已經拿出了小狗的 Service Dog 証件,而小狗身上也穿了一件绣有Service Dog字眼的小背心。大華職員立刻退回去了。Really?? Chihuahua?? Service Dog?? 恕我孤陋寡聞。

世界上有一種文明叫社會秩序,必須互相彼此遵守,然後這種不必白紙黑字寫下來非言語各人也心知肚明的規律成為文化,變為後世人們與生俱來的價值,不用質疑。但有時候自私總叫人從文明走回頭路,回到野蠻。

Thursday, September 28, 2017

繁盛是美、凋零也很詩意

繁盛是美, 凋零也很詩意
今年的春天,小姊妹帶我去了一個密秘花園。在住宅市中有此一隅,小小園子,佈滿了心思的擺設。年頭一場春雨,花卉怒長,叢林生長茂密,小徑曲折,幾步拐個彎,又走幾步拐一個彎,締造了不小隱密的空間能擺設椅子,小桌子和太陽傘,園子雖小,但不乏私人隱密遮蔽的小天地享受一個不被打擾的寧謐靜思空間。

大自然就是有一種非言語的自癒力,讓心靈安歇下來,感受春天萬象更新的衝勁和活力,創造主透過衪的創造,好讓我的生命宛如小草綠葉般在陽光充沛下安靜地進行億萬個細胞的光合作用、新陳代謝。

昨天,我帶著最近對自己前路的迷茫,對人的不耐煩和冷漠,我又踏進這個園子。春去秋來,花卉凋謝、葉子泛黃、枝葉凋零,那股春天的氣息蕩然無存。坐在一堆宛如我心靈乾涸的叢林中,凝視著那曾經綠得風騷耀眼的園子,心中了然萬物的季節性。生命沒有沉澱,生活每天麻目不安,生活只有眼前的責任。

有一種生命力,衝勁有時,蘊藏有時,正是天父的氣息。上帝看著怎樣好就怎樣發揮。

抬頭望天,天空一無所有,大自然周而復始的存在,總教人心得安慰,隨意自在。

Wednesday, September 27, 2017

「衪必興旺,我必衰微。」

「衪必興旺,我必衰微。」 約翰福音3:30

這是施洗約翰的左右銘以及一生的使命。沒有人想一生衰微,在主的面前,衰微是高升的必經之路。因為耶穌也從卑微開始。可是人總想常處於貴重之地,卻不知心中有一把天砰。越看自己貴重越把神輕忽。越為自己著想就越不關心身邊的人。反之,當人處低潮,諸事不順,往往仰望神更多。越看重耶穌,越多關愛身邊的人就越少為自己張羅緊張,心情也越輕鬆自在。因為我的事,上帝自會作主。喜樂悠然而生。

 這節經文對我感受至深,衪常提醒我常把神和別人的需要放在前頭 “Putting other’s needs first.” 因為我是從那個”I am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自我中心的世界)走來的,骨子裡就很自私。感謝主的恩,幫助我做一個不那麼自以為是的人,少為自己多為神。

Thursday, August 24, 2017

子彈式的告別

星期一,告別了一起工作十八年的伙伴。十八年來我們天天通電話,一起走過不少工作上的坎兒,只是我們十八年來沒有見面的機會。那天我們公司的全體,亦即是兩個總裁、行政總管和我這個無名小卒,一同飛往密蘇里州作告別式。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的工幹旅程,也是我第一次到訪密蘇里州,更不用說是第一次踏上一艘私人飛機,第一次參觀製造子彈的工廠和第一次親身目睹全日蝕的大日子。

一百多位員工,一大清早已井然有序地準備好了告別、觀賞日蝕和歡迎的節目。十八年來我對他們的名字背誦流暢,可是當我身處現場站在他們中間時卻又形同陌路人。他們逐一報上名來,直到一位一直站在我身旁的女士,我轉過頭來,她一報上名字後,我們不禁擁抱又再擁抱,她是我每工作上與我並肩的好伙伴。

為了配合難得一遇的全日蝕,我們的告別式安排在戶外進行,當然有美國中西部馳名的BBQ,在九十多度和濕度下,大家都快溶掉了。密蘇里州的同事們,男的都粗獷、魁梧,女的豪邁、爽直,配合他們滿臂的七彩紋身,和週身可以刺穿的地方都掛滿了形形式式的銀器。若不是是公司的員工,我也許會誤以為是甚麼社團在聚集。他們外形雖都很猛,可是每一位都很友善,熱情款待。兩位總裁在台上分享了他們三十多年來經營和告別的心情、感慨,最後哽咽地說再會。

三小時的告別會,日換星移,大地光了、暗了、又再回復光明。新的買家上台作歡迎詞,一股新氣象降臨,我們四人又回到了加州。在回家的途中,我和老闆說說他的心情。八十多歲了,他再不捨賣掉也不能留著,體力不支每天繁瑣的工作。他很多的員工都在公司工作好久好久,一如以往他每一次巡視業務都花最多的時間跟員工談話,知道他們家庭狀況,有特別需要的,他都給予援助或是更多的工作機會。這些年來不乏員工寄來的感謝卡片和信件。我說,我在這家公司十八年,這是我第一份的工作,你是最好的老闆。我倆都笑了,雖然是半帶幽默的一句話,但我是由衷的讚賞他。

經過一整天的勞累,我不再多說了,也好讓他閉目養神。看著車窗外的黃昏景致,我想著當人生的黃昏降臨,我可會擁有眼前這人被別人尊重的內涵、魄力和修養。

Thursday, August 17, 2017

我的不安

就雙學三學子被判囚六至八個月的今天,想起龍應台對民主的獨到闡釋:

民主體制落實在茶米油鹽的生活中,是這個意思:

他的政府大樓,是開放的,門口沒有衛兵檢查他的證件。他進出政府大樓,猶如進出一個購物商場。他去辦一個手續,申請一個文件,蓋幾個章,一路上通行無阻。拿了號碼就等,不會有人插隊。輪到他時,公務員不會給他臉色看或刁難他。辦好了事情,他還可以在政府大樓里逛一下書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和點心由智障的青年端來,政府規定每一個機關要聘足某一個比例的身心殘障者。坐在中庭喝咖啡時,可能剛好看見市長走過,他可以奔過去,當場要一個簽名。

如果他在市政府辦事等得太久,或者公務員態度不好,四年後,他可能會把選票投給另一個市長候選人。 {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

• 民主是什麼?民主就是發表了任何意見不怕有人秋後算賬;民主就是權利被侵犯的時候可以理直氣壯地討回,不管你是什麼階級什麼身份;民主就是不必效忠任何黨,不必討好任何人...

• 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迴轉的空間。這,在小方格窗裡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對小方格裡的混亂失望,不要忘記,真正的民主在生活裡,在方格以外的縱深和廣度裡。

• 為了一個自認「崇高」的目標,整肅意見相左的人,不惜濫殺無辜,以製造震嚇效果,是民間做的,叫做恐怖主義。政府為之,叫做國家恐怖主義。

Thursday, June 15, 2017

用心點亮世界 – 張文亮



河馬教授終於出新書,這一次是新的系列,「改變世界的好設計」的第一本「用心點亮世界,影響人類年文明的視障者」。

幸好哥哥常往台灣工幹,書本剛好出售就可以先睹為快。 一本「聖經與植物」開始對河馬教授的認識,然後他的每一本書都沒有錯過,而且也介紹了不少弟兄姊妹和大朋友以及小朋友看。「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那夜我和一顆橘子摔角」「我家有一隻隱形狗」,文章短,而且富想像力,用最淺白的日常事件來說明上帝的愛和性情,以及維繫家庭的重要。 河馬教授實在有太多好看的書,長篇的不得不提的是「誰在水邊養斑點羊」,是一本一讀可以再讀的好書。

讀完「用心點亮世界」之後,發覺聖經中的這句「我們所注重的不是看得見的,而是看不見的;因為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卻是永恆的。」林後4:18,無比真實。

因為有上帝的愛,失明者的失反而成為他們在音樂和必須專心專注發展的優勢,為他們開啟另一片天地。

「眼盲比心盲好,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重要。」 -- John Milton

Friday, May 12, 2017

圖書館

好久好久沒有去過圖書館借書,有一點不知從何開始。

最早期時是先走去載滿圖書卡的百子櫃,是用書名還是作者來排列己經記不起來。然後按著Index卡上的編號,走到同樣編號的書架上找出書本。後來時至今天,當然已經全電腦化,用甚麼來尋找也可以。書本上的編號簡化了很多,可能是因為書本逐漸電子化吧。雖然要摸索一陣子,但這種久違而又十年如一日的尋找方式很快就嫻熟起來。

書,我很喜歡擁有。但這一次讓我走進圖書館的是它... 哈金的「南京安魂曲」。太沉重的書,我不太願意放在我的書架上,因為書太多太重,一層一層的書都凹陷在一彎弧度上面。而且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完成這一類的書。那一次看「大江大海」已忍不住,心情沉重了好一會。所以先不要買的好,一借何妨。

Thursday, May 11, 2017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 – 余華

More about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二零一一年讀畢余華的《十個詞彙裡的中國》,有這麼一句很觸動、深刻的話:

 「今天的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巨大差距的中國。我們彷彿行走在這樣的現實裡,一邊是燈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者說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裡,同一個舞台上,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

今天看過余華的另一本散文《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可想是那一句話的延續。從那裡走來,中國又過了幾年,這個差距有增無減。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國這三十年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是在這個光榮的數據後面,卻是一個讓人不安的數據,人均年收入始終在世界的九十多位和一百位之間。這兩項應該是平衡的經濟指標,在今天的中國竟然如此地不平衡。」(P.12-13)

「歷史的差距讓一個中國人繼續四十年就經歷了歐洲四百年的動盪萬變,而現實的差距又將同時代的中國人分裂到不同的時代裡去了。」(P.14)

「每一個人對於他所屬的社會都負有責任,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P.15)

很喜歡這最後一句,其實是一位挪威易卜生所說的。一切問題的愆生絕不是單憑一方可造成的。站在今天的這個點,我們是可以如何彌補這個差距或是延慢距離的速度? 書的下半部是余華的遊記,道出在世界不同地方看見的文化區別卻又是因為對文學的惺惺相惜,對運動的熱衷而全無分裂。一切的分裂、距離和差別都是人類製造出來的手段,好讓更好操控人民。或者,他是在提供一個看似無法癒合的現象譜出良方。

Monday, April 17, 2017

蹣跚而至的幸福

那天帶爸媽外出食飯。餐館正在附近的購物商場裡面。食完了飯也只是七黠就順便在Shopping Mall 閒逛。媽媽和我當然有逛街的趣,爸爸就跟別的男人一樣在某個優閒區呆著。快樂的時間過很快,回過神來方發現爸爸還在等,遠遠看到了爸在打瞌睡。我和媽就急著與爸回合一起回家,可我心血來潮很想吃一杯抹茶軟雪糕,那家店又常要排隊,幸好雪糕店就在走回停車場的路上,為了可以趕緊八點半一定要回家就寢的爸爸,我就讓爸媽慢慢走在後頭,我自己一個人半跑半走去買我的雪糕。媽媽總是很擔心我沒有現金,也不喜歡我一塊幾毛也擦卡,我一邊走說不用現金可以擦卡她又一直追著我要給我錢買雪糕,一直追到雪糕店。我站在那兒看著在後急著蹣跚趕上來的媽媽和浮著腳步累到不行的爸爸,淚水都快飆出來,售貨員看著眼淚凝眶的我和喘氣而來的媽媽手拿著幾塊現金搶著要付女兒的雪糕說:「Your parents love you so much。」… 「我也很愛很愛他們。」

「不知為何,一陣酸楚的柔情突然湧起。高齡的父母與大齡的兒女的相依,每一日都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奢侈的幸福。」 -- 張曼娟

Monday, March 13, 2017

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 – 張曼娟

More about 當我提筆寫下你  

一本好書,讀完了就很失落。
宛如一齣好戲,曲終人散的患得患失感。

好友去台灣,我二話不說就督定她甚麼也不要買給我,就張曼娟的新書,「當我提筆寫下你。你就來到我面前」。

我就是個很老土的人,對於手寫字體的印刷,愛不釋手。縱然這意味著書中內容不多,一下子就把書看完了,卻也是珍而重之地把書實實在在地重複讀了三遍。

有些書不是很長,不是很精彩,卻讓你哭,讓你會心微笑,讓你回首慨嘆又讓你迎向希望把握今天。

張曼娟寫與她高齡的父母相依,我不禁淚水也難掩心中的感恩。

「不下雨的晚餐後,是我們的散步時光。我牽著的並不是我的孩子,而是我年老的父親。他一直都是比我高,這些年卻愈來愈矮,走路愈來愈緩慢。我的巨人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變成了我學步的小孩。我知道健走對我的健康更有幫助,但是,放不開我的手。不管現在做了多少、有多努力、未來回想時,一定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不夠。」 P.35 

父母是世界上給予我最多的人,而我的回報最少。

貪心的我奢求更多他們的給予,縱然落在無低線的虧欠之中,卻仍希望長長久久的相依。 張曼娟的文章,最拿手就是把日常平淡的情感用文字隻字片語地濃濃地勾勒出來,讀後有療癒作用。

Friday, March 10, 2017

以善勝惡

荒廢寫作,不是我想的。

書,還是在看,卻很慢。
文章,還是在寫,卻沒有方向。

手,還是在鍵盤上,卻為老闆拼命工作,就是做不完數字報表。

眼睛,還是在細閱,字裡行間的分差毫釐。

上班的工作本身沒有意義,工作的態度才是真身。

因此,我每天都在靠神過。工作上的都是人的問題。那個很喜歡用壓倒性,命令式的口吻來對話的上司。我的方法是,以善勝惡。喜歡贏、喜歡優勢的人就讓著她吧。因為我實質地是她的下屬,我贏了或是在優勢都對我不利,如聖經所說的,我寧願受欺,寧願吃虧,卻心安理得。工作盡本份,做好是為神而做,愛人也是由神而發。

我,當然並未能做到處之泰然,不氣不怒。理性想好了方向,心態就朝著這個方向祈禱。別的就由天父為我作主,安排吧。心情一刻開懷了。

Tuesday, January 17, 2017

給我十萬個靈魂 — 連加恩

More about 給我十萬個靈魂 

傳福音….

說來羞愧,很久沒有傳福音。更慚愧的是很久很久沒有帶領人歸主。

「給我十萬個靈魂」是作者在主前立志,繼承了啟發他成為佈道家的老師在主裡許下的心願。而且神恩膏他的服侍,叫他真成為得人如得魚的佈道家。

「謙卑」是作者在後記中最後的叮囑,只因為福音是神的大能,要傳福音的人必須謙卑才可成為流通的管子被神使用,成功傳福音的人更要謙卑免驕傲。

培養傳福音的生命並非一朝一夕,但傳福音的心志就可以當下決定。

愛人靈魂的心,沒有一下子就來,真誠的愛心是從禱告中萌芽。持久傳福音的生命,並非一頭栽下去的熱心,因為錯折不會因為一顆熱心而繞道而行。傳福音沒有一傳就成的技倆,多多禱告就是必剎技,遇難越迎難而上。自問臉皮薄,傳福音不夠持久,是沒有做好禱告的功夫。

堅持禱告是傳福音最有奏效的方法,他形容為「A鍵禱告、B鍵佈道」。就是說,連續按A鍵一兩百下之後,只要按一下B鍵,祈禱完去傳道,傳道完去祈禱。

作者於每一課結尾都提供一個禱告、小組討論、一週行動和經文背誦的小習作。使到傳福音的建議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可以一點一滴的培養以至火熱。有行動,有計劃,有能力的與神同工地進行。

書中有不少作者佈道時發生很有趣的小故事,見證福音的大能和與神同工的奇妙旅程。 但願今年可以與神同工,至少領一位未信的朋友歸主。

像我一樣久未傳福音的弟兄姊妹,這書一讀何妨。

「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Monday, January 9, 2017

隱藏的種子史華璐:近代食品安全的改革者 — 張文亮 (二)

 https://thewritingpeople.files.wordpress.com/2016/08/00107226951.jpg?w=276&h=386

史華璐是個敬虔的人,以她的才華和學識是極可以發大財。但她不以錢財和名利為目標,因上帝的心意比這些都重要。書中提及不少失敗和名成利就的機會,史華璐因著信仰,沒有跨倒,沒有妥協,沒有放棄。

「短暫的成功,常釀為長期的失敗。一時的成名,常使人忘記單純的初衷。…真正的影響,是從少數人開始。改變時代的人才,來自自發的學習者。最好的教育,是在安靜中慢慢成長。只有人心改變了,改變才能持久。只有存著愛心,才不會有野心。」P.187

「國家真正的財富,是百姓的健康,真正有益健康的商店,是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產品,對金錢的態度健康,對產品負責任,並且重視顧客的家庭。我們不該教導人,在外面吃什麼才健康,而是在家庭怎麼煮,才能給家人帶來健康。我們不要輕易接受,商品上含有什麼成分,吃了會有多益處。最關鍵的標示,是製造者的道德。可惜沒有任何的標示,能標示到他們的道德成分,只好藉由不斷傳揚正確的科學知識,讓消費者聰明判斷。」P. 232

「當人埋頭苦幹,想把事情一直做下去,是危險的事。工作太專注,忽略什麼是生活。生命不是為了工作,工作也不是為了生活。我們要學習調和生命、生活與工作。」P.212

「什麼是教育?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教學生要成為負責任的人。 教育不只是分辨是非,而是教學生如何認識真實與虛假。 教育不只是教學生如何嬴,而是教學生何為愛。 教育不只是在教各樣的論點,而是教學生尊重別人發言的禮貌。 教育不只是追求知性上的滿足,而是以服務取代驕傲。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回應更高的呼召,勇敢地走上窄路。

什麼是生命成長?成長是喜樂,不是重擔;有生命的平安,不是一直掙扎不安;有美好收成,不是浪費年日;保有單純的熱情,不是只知人情世故,成長是凡事盼望,不是凡事冷漠。 什麼是生命的改變? 我認識有隻毛毛蟲,在蛹裡哭泣,牠過去許多的腳不見了。我說,等待的確帶來不便,但是,變為蝴蝶的那一刻,將是何等美麗的蛻變。」P.212


史華璐更給予一些烹飪的小智慧:
  • 漬製過的食物一定要煮過才能吃,以免吃下漬製品裡的細菌與黴菌。
  • 牛奶不能用高溫煮,煮過的牛奶不易吸收。
  • 牡蠣的表面有保護膜,高溫燒烤過的牡蠣才是易吸收。
  • 烘焙過的麵包,澱粉質易吸收,但是麥麩裡的蛋白質不易吸收。
  • 不要在沙拉中加牛奶,牛奶易凝結。
  • 牛奶與不新鮮的海鮮結合,尤其是螃蟹,會產生有毒的物質。

Thursday, January 5, 2017

隱藏的種子史華璐:近代食品安全的改革者 — 張文亮 (一)

 https://thewritingpeople.files.wordpress.com/2016/08/00107226951.jpg?w=276&h=386

食品安全的新聞已不是新事,近年爆發連串食品安全的新聞更不禁讓人多加關注。及至身邊的人患癌症的事越來越多,越來越頻密,不得不亮起食品安全的紅燈。

河馬教授,張文亮,又一好書出版,「隱藏的種子史華璐:近代食品安全的改革者」。一位百多年前的女姓,因著對上帝的信心和領受的使命,開出一條不單是屬靈復興的道路,更是一條為國家/世界人民健康的福祉大道。

美國食品安全(FDA)鑒定的始源,從史華璐一心專行神給她的使命開始。那時國際食品公司都不透明公開食品產地、加工流程和製作手法,而且缺乏以專業學術奠定的法案予以監督。導致官商勾結,百姓也無從分辨食物的好與壞。食品摻雜的問題,讓普羅大眾吃下不單只是不健康,更是危害生命的食品。史華璐有一句話很觸動我的,她說:「一切問題背後的問題就是對信仰的冷淡。」 因此她艱辛努力面對種種的困難,為百姓、為上帝,堅守並捍衛食品安全。她認為政府及知識分子是有責任為人民把守這關。

當上帝給予人類的「食物」變為「食品」,人類健康就出岔子。當中摻雜了不純正的動機和貪念,惡果必然出現。多年後的今天,史華璐種下美好的果子,好讓美國的食品仍是世界健康安全的標準,可是人類貪婪仍在不明朗的狹縫中惡化蔓延。或許史華璐早知埋在人類心裡的劣根性,制度只可廣泛監管食品安全而未能徹底執行,因此她更大力推行家庭生活準則。多在家裡用餐,不單能確保食品安全,更能維持家庭健康。

對於我們今天面對種種的健康問題,家庭問題,都源於人類太忙之固。沒有時間與家人一起用餐,沒有時間準備晚餐,沒有時間因此退而求其次地買即食的食品。忽略了健康之餘,更忽略了家庭一起用餐的天倫之樂。「一切問題背後的問題就是對信仰的冷淡。」

為信仰、為家庭,這書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