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6, 2008

有諸於內,形諸於外

天氣的酷熱,不禁讓人想到地球的病情越發嚴重。再過不多少年,這個地方可能不再適合人居住。現在通訊知資訊發達,新聞中看到和聽到的消息多數不是天災人禍便是饑荒、病毒,再不就是人淪慘劇,道德衰落。同性戀合法結婚在加州合法化,一個還未懂事的小孩子居然有自己的選擇權去決定自的性別,未成年懷孕的女孩子可隨意在沒有知會家長和監護人的情況下自行簽署做墮胎手術,證實了這個地方是由內至外的嚴重生病了。

地球生病了,人的心也同樣病入膏肓。因罪入了世界,地受了咒阻。神埋藏在地裡的寶藏,人類歇力把它從地的深處鑽出來,地球因此千瘡百孔。人更把這寶物視為己有,把它提煉成各樣人類不可缺的日常用品,目的是要賺取豐厚的利潤。彷彿這個世界是為石油而運轉的,人的貪,帶來的不只是加增人的貪念,也把千瘡百孔的地球弄得更體無完膚。地球上的油田已到了年老衰弱的地步,它已差不多油盡燈枯,再鑽下去就是往造物者的心裡鑽。一切的污染、溫室效應、不能醫治的病毒和絕症,也不及人心裡的污染醜陋。是人內心的貪,引發起的嚴重後果。

「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蔾裡摘葡萄。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 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作因為蓋造得好〕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路加6:43-49

或許,我們也該好好檢視自己是否一棵好樹。
常有貪念的人心裡總貪得無厭 vs. 常懷感恩的人總知足常樂
常存有埋怨的人總是問題纏身 vs. 常存積極的人總諸事順利
常看到別人眼中刺的總有樑木 vs. 常存善念的人總朋友眾多
常不體諒別人總會以冷酷待人 vs. 常不求己益的總熱情待人
常只會認命的人總會殷遁苟且 vs. 常有盼望的人總追求進步

是的,我們該深深的挖地,卻不是把石油鑽出來,而是深深的往造物主的話裡鑽。把不易倒塌的根基植根於衪,就算將要面對一個更惡劣的未來也不怕。求主幫助我們不僅把自己培育成為好樹,也定意堅守責任把下一代的小孩子也同樣孕育成一棵深深植根在主裡的好樹,因為他們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更遠、更難走的將來。

Monday, June 23, 2008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 天上卻有停不了的豐筵

最近和一個沒有通信多年的好朋友再度通信,所為的通信當然不是親筆寫的家書,而是一通電郵。越來越發覺這個世界是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人與人之間若是曾經真誠的相處過,也沒有什麼可以阻隔關係的延續。這個多年的朋友,是曾經一同並肩的好戰友,沒有聯繫多年,只怪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和這位友人的筵席或許還沒有散,大家一同吃過頭盆後暫時離桌在別的桌子上吃主菜,稍後再一起共享甜品。在主內衍生的情誼是不容易抹走的,就算分離疏遠之時有多執著,最後還是敵不過時間的沖洗,當一切恩愛情仇都退去才可真正的放下己見去了解和體諒。有些事情,還是有待在天上豐筵之時才定準吧。

寧靜

生活儘管有多繁忙,我還是比較喜歡寧靜。
生活圈子儘管有很多人,我還是比較喜歡人少。
儘管兩個人相處的時候已很少,我還是比較喜歡「心靈同在」,無聲勝有聲的狀況。
獨處的時候,我比較喜歡完全的寧靜,不會開電視和收音機;聽音樂和聽歌。
在車廂裡不管我是開車的或是作乘客,我最怕被迫聽別人講電話。
在任何幽閉的空間裡,例內在電梯內,我比較喜歡不說話,以免影響他人。
我不是一個不擅詞令的人,但我比較喜歡長話短說。
和朋友的飯局中,我比較喜歡少言語,太多人談話,大家的聲調不斷提高,最後彷彿在街市似的,談話最好點到即止,不要成為中心人物,也不要成為被遺棄的孤獨者。
我知道自己看上去不像「好靜」的人。但我需要很大的個人空間。

Monday, June 16, 2008

普通人的快樂

她說…

“有位朋友,常常把一句話掛在口邊:「我只是個普通人!」
這位「普通人」,最令我佩服的地方,是她為自己的「普通人」身份下了非常正面的註腳:欣賞一切平凡的東西,享受簡單的快樂。

我覺得這位朋友活得比很多人快樂,包括一些在她眼中並不「普通」的人。她常常說:「我只是個普通人,得到少許東西,便已十分快樂!」

這一個層面,我很理解。

可是,我更加折服的,是看著她遇上難堪的情況,總能心平氣和應付。
她又會說:「我只是個普通人,遇上的都是小問題,慢慢解決便成了。」

這套「把快樂放大,把煩惱縮細」的想法,十分不普通。

事實上,世界上有太多自命不凡的人,只會誇大自己的痛苦,漠視別人的努力;同時又只看到別人眼中的刺,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木頭。這些人,為別人製造了很多煩惱,自己同樣不快樂。

煩惱,是因為我們把問題想得太多太深入,或花太多時間鑽研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又或者說,煩惱都在牛角尖裡,若你不轉進去,就不會加深痛苦。

朋友的快樂,來自清楚了解自己所處位置,在適當的地方停止胡思亂想,為面對事情來一個「簡單」而又「普通」的總結。”

Monday, June 9, 2008

“Marley & Me”

More about Marley & Me

Recently I have been so into a book, “Marley & Me”. “Marley & Me” is a 5 CDs audio book. I listen to it while drive to and from work. The journey to work becomes more interesting even while stuck in traffic. The story is about a dog, Marley, a Labrador retriever and his owner John. Marley is the last dog you want as a pet, no one likes Marley. Marley is always overly hyper and literarily destructive. This is not a usual book that anyone will like, but surely a dog owner will finds its favor because it echoes to mine with FayFay. Marley is a trouble maker but a faithful dog guards its family and loyal to its owner. It’s great to have a dog at home and give you the biggest welcome when you are off from work. Dog is the best companion for human. At times of sadness and melancholy day, they will faithfully stay by your side without saying a word bugging you for an explanation. As John concludes the life of Marley, he wrote a column to his final tribute to Marley. John is a columnist of a newspaper. Dog, unlike man, they don’t look at people’s appearance and being judgmental. Dogs are as simple as if you give out your heart, they will give out theirs. Even at Marley’s final days, being so painful just to stand up on its feet, he will still follow John walks from the living room to the kitchen for a cup of coffee, as faithful as that. He utilized the last drip of energy to serve his owner faithfully.

The first day FayFay arrive our home, she was just a puppy less than 2 pound. It is amazing that such tiny little creature would grow and occupy such a huge place in your heart.

('Marley & Me' is being filmed. Cast by Jennifer Aniston and it is still in production. Stay tune... this Winter 08')

Wednesday, June 4, 2008

六四

不知不覺己是十九年前的事,那年己移民美國。電視上的畫面,學生靜坐、人民的嚎叫、解放軍的槍聲和那本來好端端站在坦克車前後來被它壓平了的人,這些畫面豈能忘呢?那時還是小孩子的我,什麼都不懂,今天仍是什麼都不懂。

五一二的地震,政府為人民設有相當不錯的善後,回想十九年前的待遇,真的很矛盾。唯可幸的,是變好了,而不是變本加厲。六四帶來的痛,五一二帶來的悲,一個人禍,一個天災,兩件事都為中國帶來無比深的傷痕。六四的疤痕絕不會在五一二新鮮的血染下退色,也不會被忘懷,亦必不可被遮蓋,將功雖然不可完全補過,但至少比一點功也沒有好。

上帝的計劃和心意雖不可測。我仍深信天父在悲情的背後也為在受苦的人哭泣,那裡的哭聲越多越厲,衪的恩典也越多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