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Librocubicularist

Learn a new word today - Librocubicularist (lib-ro-kyoo-bi-kyoo-lar-ist)
It means a person who reads in bed.  I think I am practicing librocubicularism everyday!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2

排毒七天

除了嬰孩期間,這七天是我食得最健康的一週。人大了,身體在變,健康也在衰退,感覺要一個restart。因此就毅然開始了七天的排毒食療,去一趟超市,買了一堆蔬菜、水果。早上喝水果加蔬菜調的汁,午餐吃蔬菜沙拉加醋,晚上吃沙拉或是蔬菜湯。食得如此的淡,在第三天的時間是有一點不是味兒,肚腹填滿了,心癮卻想吃有味、有口感的。其實最難戒的是心癮,時常蠢蠢欲動想吃別的。就咬緊牙關,不要想太多的繼續。七天下來,謝絕應酬是另一關鍵,常是三五知己的聚會,行常晚飯聚餐,都要暫停一周。上星期天也有一個不能推的晚宴,只好自己帶食物參加。

昨天已是完成了七天的蔬菜排毒週,體重輕了,頭腦和肚腹感覺良好。

開始排毒之前已經有三個月的時間在早上喝果汁早餐,真的感謝神,因為一向早上要喝咖啡的我,不喝必會頭痛,卻在沒有頭痛的情況下輕易戒掉咖啡。六月到迄今,一口咖啡也沒有沾唇。加上一週三天到運動會去走一個小時三里路的elliptical,一邊看韓劇,一邊排汗,時間過得蠻快的。 身體健康真的成了一個避免不了的話題。食得健康、帶氧運動,還加上補給品,做一個康健的城市人真的不簡單。我不知道這樣健康的情況可以維持多久,希望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最近…

Colorful Lunch
最近天天做菜,食得比較健康。 
最近做運動時,喜歡了看韓劇。 
最近脖子腰痛,看醫生照X-ray。 
最近又驗血了,數字都很理想。 
最近少看書了,腦袋轉數慢了。 
最近睡前禱告,卻不醒人事了。 
最近多陪父母,覺得他們老了。 
最近仰望天空,自我感覺渺小。 
最近在看詩篇,人也變感性了。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12

The LEGO® Story

偶然在網上看到Lego的故事, 非常有意思。一個歷經三代的創業和創意事業,對今天越趨全電子的時代,那件實實在在的玩具今天來得十分珍貴而且極具創意。雖然我不是一個Lego的發燒友,並未曾為其醉心,如果我有孩子,必會買Lego給他/她,鍛鍊耐性、啟發創意。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12

香港,你往哪裡去? - 龍應台

More about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看了這本「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是兩年前的事,一直沒有想寫的,因為我沒有這個本事回應,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於這個我生於斯的地方,我也很好奇龍應台會說些甚麼。

雖然這不是針對今天反洗腦國民教育所篇寫的,而公民教育與國民教育亦有異,但卻已道出今天的危機。今天香港人上街的理由,今天我們都穿黑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都要說「不」。在書架上拿起這本,想起讀過的這一段,讓我深思那小學時期居住過的香港,深思著今天在香港就讀小學的小朋友們的未來。

想起2004年那「心繫家國」的短片,今天的「國民教育」,一步一步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快不再特別,而是歸化母國。香港的獨有,她的不同,價值被挑戰,繼而同化。五十年不變?。。。

很喜歡這一段...

一萬個口號抵不過一支老歌

殖民者挾其母國的現代化優勢,他的政府一定是由菁英思維主導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政府官員掌握知識、能力和權力,一切的決定由上而下貫徹。捉
襟見肘時,一通午夜的電話掛往母國,第二天早晨已有指示。母國畢竟文化厚重,經驗嫻熟,往往還在殖民地創出優越的成績。於是所謂脫離殖民,就是在別人的 「大腦」抽走了之後,開始產生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從哪裡來?當然是民間。

脫離殖民意味著政府從原本居高臨下的菁英位置走下來,與自己的平民站立在同一高度對話;中區警署保存或開發,灣仔老區保護或拆除,由市民的意志主導。康文
署也不再是所有活動的主辦者,不再掌握所有資源,不再是藝術家和表演團體仰望的施捨者,民間自己實力強大、百花齊放。脫離殖民意味著本地的學者、專家、文 化人會取代殖民者的「大腦」深入政府的決策過程,不再坐在林林總總的「諮詢委員會」裡當政府假裝民主的花瓶,而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實質主要動力;西九龍的 文化定位,大嶼山的開發與否,都會有一個深刻的公民辯論、知識界文化界專業較勁的過程。同時,當人民開始真正參與決策,開始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未來時,公民 社會於焉成形。

我也沒看到這個過程真正在香港產生。


我目睹的,反而是另外兩種過程。
一方面,殖民者的思維模式和運作方式照樣推著香港快快走,用原來的高效率,但完全不見「大腦」的更新。另一方面,新的「公民教育」悄悄發酵:「心繫家國」 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調成甜甜的飲料,讓香港人喝下一杯「愛家愛國」。幼稚園的孩子們學唱「起來,起來,起來。。。」公民教育被簡化為愛國教育,愛國教育被簡化為愛黨的政治正確。

中國,不是不可以愛。殖民者曾經多麼地防備你去愛它,連鴉片戰爭都一筆帶過。但是中國值得香港人去瞭解、去愛的,是它的法官還是它的囚犯?是軍隊還是人
民?是唐詩宋詞還是黨國機器?是它的大地還是它的官僚?香港如果要對中國做出真正重大的歷史貢獻,是去順從它還是去督促它?公民教育該教孩子的,恐怕不是愛什麼,而是怎麼愛,如何選擇所愛。

真正的公民教育,是讓老師們帶著孩子去行香港的山,教他們認識島上的野花野鳥;是讓維園阿伯成群結隊地去開社區大會,辯論灣仔要不要
Mega Tower;是讓大學生在做了中區警署的歷史訪查之後,組隊到政府大樓去示威抗議;是讓中學生學習關懷尼泊爾和印度裔香港人的悲苦和孤獨,讓社區媽媽們組織「濕地保護協會」、「石澳文史工作室」、「古蹟之友基金會」。。。

真正的公民教育是讓下一代清清朗朗以自己腳踩的土地和文化為榮。真正的公民教育是讓孩
子們知道,當你不同意一個政府的思維和決策時,你如何站出來挑戰它、打敗它。

如果讓假的公民教育生根,令人擔心的是,香港人還沒來得及從前面一堆廢紙堆裡找出祖母的日記,已經被後面轟隆傾倒下來的新的紙堆撲倒。


所謂脫離殖民,意味著被殖民者開始認真地尋找自己、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疼愛自己。每一次遊行,每一次辯論,每一場抗爭,都會使「我是什麼人」的困惑變得
清澈。每一棟老屋被保存,每一株老樹被扶起,每一條老街被細心愛護──即使是貧民街,都會使人們驚喜:原來我的腳所踩的就是我的家、我的島、我的國。要人 民愛家愛國嗎?不要花納稅人的錢去製作宣傳吧!你不要拆掉他的老屋老街,不要剷除他的參天老樹,不要拆散他的老街坊,不要賣掉他祖母的日記本,他就會自然 地「心繫家國」,歌於斯,哭於斯。

認同,從敢於擁抱自己的歷史和記憶開始,而一萬個政治人物的愛國口號呼喊,不如一支低沈的老歌,一株垂垂老樹,一條黃昏斑駁的老街,給人帶來抵擋不住的眼
淚和纏綿的深情。老歌、老樹、老街,代代傳承的集體記憶,就是文化。公民社會,從文化認同開始。

中環價值,無法創造人文底蘊;殖民思維,無法凝聚公民社會。而且,別再告訴我「香港人雖然沒有民主,但是有自由」,因為沒有民主保障的自由是假的自由,它
隨時可以被你無法掌握的權力一筆勾消,再說,中區警署若是拆個精光,你能怎麼樣?但是你能怪政府嗎?連小學生都知道: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 所以,香港,你往哪裡去?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