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7, 2012
那些年...
十一月路經香港,短短的四天,跟幾個很要好的朋友聚舊之外,我也看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銅鑼灣時代廣場戲院門口,有一個嬸嬸向我兜售她朋友沒法前來看的戲票,割喉價四十元賣給我,就此,我就當了她的「陪看」。原價七十元的戲票四十元的代價,看畢電影之後,感覺份外划算,因為…
青春,無價。
對九把刀沒有甚麼好感,名字殺氣太重。因此我從來不看他的書。而且港、台也不約而同有兩宗新聞的主角皆是九把刀的讀者。香港荃灣一名十五歲的少年狂弒母親和妹妹,在台灣高雄一名青年留下四十頁的弒親計劃。不過因為那齣戲,就買下了「那」的電影原註。
雖然「那些年」賣座,我卻沒有從此喜歡上他的書。故事之所以成為一時佳話,是因為這個平凡得每一人都經歷過的曾經,由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說出來而變得格外共鳴。那個一去不返的青春,那個名正言順留有遺憾的年代,那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輕狂歲月,有誰不會在獨個兒時,不管是開車、走路、發呆的時候偷偷緬懷它,把那個重要的曾經珍重地從回憶的匣子裡細味,然後又再收藏。
九把刀公開了自己的青春,共鳴感是一把打開回憶抽屜的鑰匙。好的以及不好的,多多少少也給拖出一串。
那個「第一次與你一起回家的人,你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是的,那個還沒有開車的年代,回家的路總一起走。縱然沒有喜歡上他,也沒有答應在一起的人,迄今我仍然清楚記得在家門轉角那棵紫色樹下靦腆的告白。也不能忘記那個還沒有手機的年代,因為家裡的電話被大雨牽連而無法撥出而冒雨踏腳踏車到電話亭打一通電話給我的感動。還有那個包含許多情意,四年以後仍然要送我的禮物。因為「那些年」,這一切點點滴滴突然湧現。或許我們都當過誰的沈佳宜,在青春的另一端,我是衷心地感謝如此的被用心對待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