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is of an essence while cooking. It as well applies to every aspect of lives. I enjoy eating the food as much as I enjoy the process of cooking it. Watching the food being cooked and seeing how guests enjoy eating feels good. Sufficient time, moderate pace, orderly kitchen, well prepared ingredients, nice mix of guests, hearty sharing, and a few jokes. Lovely is the swirled chemistry results from a new mixture of ingredients and people. Al dente or overcooked? We will learn from groping. Putting new recipes and people on the table require some try outs to bring out the flavor of the food and the taste of the guest. Al dente is when it’s just the right mixture and timing.
Wednesday, May 13, 2009
Al dente
Time, is of an essence while cooking. It as well applies to every aspect of lives. I enjoy eating the food as much as I enjoy the process of cooking it. Watching the food being cooked and seeing how guests enjoy eating feels good. Sufficient time, moderate pace, orderly kitchen, well prepared ingredients, nice mix of guests, hearty sharing, and a few jokes. Lovely is the swirled chemistry results from a new mixture of ingredients and people. Al dente or overcooked? We will learn from groping. Putting new recipes and people on the table require some try outs to bring out the flavor of the food and the taste of the guest. Al dente is when it’s just the right mixture and timing.
Friday, May 8, 2009
媽媽是個不倒翁
媽媽,我也會像妳般做一個這麼好的媽媽嗎?媽媽!I Love You!!!
祝願世上每個媽媽,母親節快樂!
兩年前媽媽生日時做了一段我們這一家的短片。時候真過得快,這樣就兩年了。
Monday, May 4, 2009
禮儀師の奏鳴曲

故事敍述一個失業後的大提琴家,大悟,帶著妻子回鄉下生活,誤打誤撞的被聘為納棺師/禮儀師。工作範圍是處理亡者的遺體、化妝、入殮,為亡者作最後的準備。由一份眾人都羨慕景仰的工作到連最親蜜的妻子也嫌棄和鄙視的禮儀師,大悟從那裡走過來,學會了人生的一課。雖然他的工作不被尊重,卻為亡者致最大和最後尊重,讓他帶著尊嚴的告別塵世,最終禮儀師本人也贏得眾人的接納與尊重。
幾個月前看過一本有關殯儀的書,對於殮葬處理稍有認識。因此看這齣戲時也不太好奇。反而被日本文化裡的那種優雅與專注的態度而感動。不論是茶道、劍道、花道都有一種萬不驚心的典雅蘊藏其中。不論示範者在做什麼,那種放慢的節奏和超越的專注,把一件常被忽略的事情變作一門藝術。禮儀師不慌不忙的為遺體寬衣、洗身、穿衣和化妝,每一個步驟似乎都不費氣力而又乾淨俐落地進行。禮儀師不卑不亢的與亡者家人同在一房之內完成整個過程,先人的身體從沒有在大洗的過程中外露,讓先人滿有尊嚴的與摯愛走最後一程。最後一個步驟,禮儀師把先人的雙手十指緊扣式的固扣在一起,安祥的安放在懷前。整個過程一絲不苟,簡單又隆重。
沒有成為禮儀師之前大悟怎也不可以原諒兒時不辭而別的爸爸。他怎也想不到最後一面是為父親作大殮,若沒有經過一場又一場的生離死別,恐怕他也不能在最後放下多年的鬱結。是的,人愈接近死亡,就能更體認到生命的尊嚴。不論此人生前大奸大惡,死後也得尊重他為一個人,受等同的待遇。禮儀師的職責就是以敬意和諧的禮儀送別故人,因此又名「旅途歸程助理」,就是這個銜頭大悟糊里糊塗的入行了。人世間一切的恩愛情仇也就在此終結。
Friday, May 1, 2009
等待裡的西施狗

掛念從來也不只是人類的特權。每次爸媽出門,日夜在門後守候和連夜以泣訴哀鳴的是小狗菲菲。每天牠會巡視家中所有的角落,希望找到爸媽的踪影,或許菲菲以為爸媽在和牠玩捉迷藏吧。走到爸媽的臥室對著空空的房間發出幽幽的悲鳴,似乎在思念爸媽在家的日子,現在只有一片寂靜。
對於一隻狗,主人外出遠行,守候就是最忠誠的奉獻。每天放工後我也會帶菲菲到前園走走,舒展一下肋骨。菲菲總喜歡帶著祈盼和警醒的面向街頭而坐。每一架經過的車輛牠都注視,聳聳兩隻耳朵。比起小狗的等待,人類的等待比較複雜。年青的日子,等候可以是無止境、不帶著限期和條件的,能夠執拗的等待,或許這就是年輕人消磨青春的最佳消遺。當你發現自己的等待有了期限,證明你已長大了或已有所悟,不可無了期的去浪擲有限的時光。寶貴的光陰,除了等待之外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可填滿。人非狗,總不能在等候之中消磨時間。神給予每一個人相等的一天24小時,能運籌帷幄的總比別人活得精彩和積極。
等候,這個的特權,我們留給神好了。「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賽40:31
昨天媽媽在互聯網上跟菲菲談話,一聽見媽媽的聲音,牠悲鳴得更淒了。聽見菲菲的泣訴,媽媽的心溶掉了。被等待的人總感動不已。
一切的等候都沒有歸途。唯有神從不叫等候祂的人失望。
Thursday, April 30, 2009
失而復得
前兩日失掉了媽媽給我的耳環,發現時心情很不好,連忙禱告。
一陣子以為失落了的肢體,良久沒有消息,禱告求主挽回。
一通電話、一個電郵,耳環跟人都回來了。突然想起了聖經裡主所說那個失而復得的比喻,是一個小錢幣,或是一隻小羊還是一個小兒子,天父也不願他流失。
天父的信實,讓我感到安全。
Thursday, April 23, 2009
世界讀書日
大家也不仿多看書,一天十分鐘開始,培養興趣,受益的還不是自己嗎?希望有一天溫總理也有機會看世界上最暢銷的書,聖經。這本書內有生命,真能改變世界的經典。
溫家寶娓娓而談:“也許有人會說,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一個人一天總可以抽出半個小時讀三四頁書,一個月就可以讀上百頁,一年就可以讀幾部書。讀書要有選擇,讀那些有閃光思想和高貴語言的書,讀那些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下來的書。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我們不僅要讀書,而且要實踐;不僅要學知識,而且要學技術。要‘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即不僅要學會動腦,而且要學會動手;不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學會生存;不僅要提高自己的修養,而且要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溫家寶加重語氣說,當前,世界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戰勝這場危機,不僅要靠物質的力量,還要靠精神的力量。戰勝這場金融危機,從根本上還是要靠人,靠知識的力量和科技的革命。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時候,我們提倡讀書更具有現實意義。通過讀書溫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過讀書掌握知識、增強本領、勇于創新。大家要記住一個真理:書籍是不能改變世界的,但讀書可以改變人,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讀書可以給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讓人溫暖。我曾在中國政府網在線交流時說過,我願意看到人們在坐地鐵的時候能夠手里拿上一本書。因為我一直認為,知識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總理富有哲理的話語使大家深受啟迪,報告廳里響起熱烈的掌聲……
Tuesday, April 21, 2009
生命饗宴
一月至今仍在看一本有關食物的書,「Life Is Meals」,是James Salter 和他的妻子Kay Salter合寫的,已翻譯成中文,「生命饗宴」。我買的是英文,因為翻譯得好的書是很小很小的。看書還是原汁原味的比較好。書中記載了作者多年的入厨經驗、食譜和每一餐為客人而設的筵席。食物的典故、來源、有關的故事的敍述和精美繪圖,再加上作者感人的文筆讓美食格外吸引。字裡行間仿如也感覺到爐灶的溫度、也聽見刀鋒落在針板上的聲音和嗅到食物調味的芳馥。有時也不禁把鼻子靠近書嗅嗅,希望聞出什麼,一切盡在腦海中。
生命中的關係建立,喜慶節日和就算只是平凡的生活,也總離不開日復日的美味菜餚。因此,趁爸媽外遊的日子,也打開家門,逐一邀請朋友來分享「生命饗宴」。
Friday, April 17, 2009
Thursday, April 16, 2009
相處恰當
友人向我訴苦,我百分百明白。有些人的一言一行總能挑動你某根的神經。有時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我相信人夾人緣。能成為朋友,雙方總能有來有往的溝通,大家不必一定要彼此認同,只要某程度上的明白和接納便已足夠。人與人之間要有尊重,尊重每個人獨有的思維邏輯,若不干擾到別人總可接受。
當很難避免一些與眾不同的人,能夠做到有禮貌和修養而又讓其知道問題所在是需要很大的智慧和愛心。丞相肚內可撐船,容人之量,是人生的智慧和內涵。若是不能和他好好相處,就要找個方法自處。人總希望別人先作出改變,但這又豈是易事呢?先改變的總是自己對外在的想法和態度,然後別人改變不改變已無關重要。以愛心出發,縱然有時似乎做多了也無損失。
當自處得恰當,自然便可相安無事的相處。
Monday, April 13, 2009
不死的呼召
剛過的週末往聖地雅哥走了一敞。
一切該做和討論的也尚算順利,距離出發日期還有兩個多月。下個星期就要出機票了,原要十二位老師的隊伍仍欠六位要員。求莊稼的主呼召工人往收莊稼!
領隊的身體狀況也很不錯,但顯然已比病前虛弱了很多。只是一個早上的頻撲已見疲態,心裡不禁擔憂,也驚訝著是什麼讓他相信在遙遠又不太方便的中國地域打一場兩星期的仗。
小信的我,問道:要不要稍作休息?
二話不說,他搖搖手:還有很多事要做。
感謝主,還能與他同伍,在他身上看到一個不死的呼召。一份至死方休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