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2, 2013
錄像帶電影 - 余華
用了很長的時間看這本書,最近真的很忙。不過書還是要看,特別是七月,香港書展在幾天後即將開幕,雖未能親身參與也讓自己置身於書叢中,營造氣氛。因為家人的到訪,我讓出了睡房,這兩個星期睡在我那七十尺不夠的小小書房內。被幾百本書重重包圍的感覺很好,與書作伴,猶如躺於樹木叢林中。
我就在這個環境中看余華的「錄像帶電影」。繼「十個詞彙裡的中國」,余華又以銳利的見解剖析他曾走訪的國家,與當地的作家作文化交流。
以下是在這本書中幾段的深刻敘述:
蒂芬尼的一位導購說中國人有錢,如果沒有中國人,這些奢侈品商店都會倒閉。我心想:少數中國人掙錢大容易,不知道錢是怎掙來的:多數中國人掙錢太難,不知道怎麼可以掙到錢。(p.56)
中國這種沒有節制的發展,讓我想起句什麼人說過的話:知道自己無知不是完全的無知,完全的無知是不知道自己無知的無知。(p.57)
圖圖在《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的中文版序言裡對中國讀者說:「我對把過去掃入角落視而不見的做法是否合適表示懷疑。過去的從來就沒有過去。它們有種怪異的力量,能夠重視並長久縈繞在我們心頭…中國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往昔的痛苦,就會成為一個更加偉大的國家。」(p.76)
約翰尼斯堡國際機場的免稅店裡插滿了嗚嗚茲拉,每枝售價一百元人民幣左右。不少歐洲球迷登機前買上七、八支,揹在身後像是繳獲的槍枝。我回國時也買了一枝回北京。今天才知道這中國製造的出口價只有兩元六角人民幣,而且這可憐的價格裡還包含了環境污染等等。一位我尊敬的長者幾年前說過:中國是付出了一百元去換來十元的GDP。(p.82)
如果文學裡真的存在某些神秘力量,那就是讓我們在屬於不同的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環境的作品裡讀到屬於自己的感受。(p.179)
縱觀中國這一百年的歷史,從社會形態來看,文革這個時代其實是這一百年裡最為單純的,而今天這個時代是最為複雜的。文革是一個極端,今天又是另一個極端,一個極端壓抑的時代在社會形態劇變之後,必然反彈出一個極端放盪的時代。我的預期是,今天這個時代的放盪和荒誕差不多應該見預了,應該到了緩緩回落的時候了。我相信,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我希望,接下去的十年或者二十年裡,中國的社會形態會逐漸地趨向於保守,趨向於溫和,因為我們人人需要自救。(p.206)
對於人類的敗壞,我認為只會日漸趨劣,因此余的預期將落空。不錯人都會自救,從我的信仰觀點看,一切從人出發的自救也只是自殘的另一個開始,除非那自救是用自己的意願投靠、降服於上帝。書中大部分余和世界各地作者的文化交流對話,我不完全明白,不過能以坦然、開放的胸襟,面對自己國家的缺點和接納別人的優點,這樣的反省正是此刻我們國家在崛起中的需要。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