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自那年1992 LA暴動,全國各州相繼出現暴動,各大城市宵禁。2020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確如生產陣痛,次數越來越密、越來越痛。六月將至,大家今年沒有幹過什麼大事,都在家裡過生活,世界卻發生很多大事。
我們被留守家裡見證時代,流淌的時間不經不覺…
澳洲叢林之火從上年至今一直未滅,燎原不止;
外面的世界每天因疫情病倒的、死的,似遠還近;
國與國之間的爭鬥,貿易戰爭,你死我活;
家人朋友之間的見解分歧,面紅耳赤;
這一切都未見出路。
誰不想太平盛世,誰不想國力不衰,誰不想安居樂業。人,從野蠻走向文明。我們以為我們文明了、懂了、安穩了卻又走回頭路,滿足於野蠻賦予的慾望。我們站在世界的大舞臺上,一邊看著一群穿西裝,打領帶的人在茹毛飲血;另一邊一群餓得要死的小孩哥哥給予最後一塊餅乾讓妹妹充饑。
世界將如何看待今天打得激烈的兩大強國?今年沒有奧運會,想必又是另一場爭奪戰。哪一國的吶喊會更強?奪金最多?
有市場、有武力,別人會屈服,可最終贏得別人尊重的絕不會因為龐大的市場或擁極威力的高科技武器,乃是一個國家制度之文明和道德。
中國,唯一仍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國,她真文明嗎?
美國,眾國之首,以基督教文明立國,真能代表文明國度嗎?
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路走遠了,就忘了為什麼出發。
今天晚上心裡忐忑不安,思考紊亂,禱告了,安靜了,寫一點心裡話。我家在LA,外面很靜,夏蟲在鳴,犬吠忽近忽遠,卻在不遠於廿哩之外鬧著不安。
願那真正的公義、仁愛、平等和完全自由的國度降臨。 安。
Sunday, May 31, 2020
Friday, May 22, 2020
「疫」中情份
不能外出的假期,在家好好寫一下心情。自上年六月至今,一年的光景,送中法、大遊行、警民衝突不斷,今年一月爆發新冠肺炎一直到如今五月快要完結仍沒有減退的疫情。這一年裡,心中周旋著的不安感不退不減,於新聞中看到的事情絕不像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常理與價值」地發生。更令人噁心的是身邊愛的人都因立場不同而大動干戈,言語彼此揶揄不止,唇槍舌劍,很傷害感情。
其實,我希望一家人或是朋友相聚時,不要浪費時間在沒有結論的事情上。有些只為「贏」口頭戰,希望別人認為他是智慧人,見解獨特到位。認為自己有智慧的人都是愚不可及,眼光狹隘。這些日子裡實在聽太多這些一面之詞,很累。市道怎樣不好,世界國際關係如何,習大大、侵侵是怎樣的領導人,物價將如何暴升,中國將如何對付美國,美國又會如何反制抓中國,這一切一切我都關心,但不想天天論談,要讀過一遍各媒體的報導已經很足夠,各下的見解可以留給自己。人與人之間,只需要對事情反應的情緒互訴,不太需要一味的新聞二讀。你不是時事評論員,我也不是聽眾。
那天,我在Sam’s Club買東西。疫情下帶口罩,手套到市場,大排長龍,大家都小心翼翼。一對說廣東話的夫婦鬧別扭。妻子像是受了委屈的一方說:「點解我講咩都係錯既?你係咪好憎我?」這樣的問題反反覆覆問了好幾遍。丈夫給了一個眼神,像是說「大庭廣眾,不要這樣好不好?」一言不發走開。這宗偶遇的事件,我不知道誰對誰錯。我只知道其實大家都情緒都很崩緊。
別人的情緒好與不好,你有關心嗎? 他們情緒好或是不好,你有過問為什麼嗎?有時候口裡說了狂話是要發洩一下裡面的心情,你可以暫時先不用你的尺去量度才去評價別人的負面情緒嗎?你的負能量我吞了,你可否也花一點時間瞭解我的不安呢?
當生活被疫情拖慢下來,才有空檔重新感受生活,細細品一品,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住和食最不失去。不用出門,一整天可以穿得隨便舒適。一星期外出一次買東西也用不著開車,或是網購亦可以解決。有瓦遮頭,有充饑的糧,人生不過如此。基本需要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此簡單。
上帝有恩典、有憐憫,這時期是一個最好的退修營。不要太在意新聞報導、世界大事。是不要太在意,不是不關心。太多的資訊讓人紛擾。要重整或是重新上帝放在我心中的尺,用這一把尺釐定世間大事小事,用衪的憐憫之心待人、用衪的公義判斷、用衪的愛去原諒,用衪的忍耐走下去。任何事情可以向前推進都不是飯來張口的功德。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小如把用過的碗筷清洗乾淨而不是讓別人代勞已很不錯。或許就是如此微不足道的舉動就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磨擦。
行不義之人,上帝自會審判他。說謊的政權總有天會倒台,不管他是中國也好,美國也罷。上帝讓我們用生命見證衪,我只想在我那微不足道的範圍裡為衪發一點光,為身邊的人帶來一點點溫暖,僅此而已。
其實,我希望一家人或是朋友相聚時,不要浪費時間在沒有結論的事情上。有些只為「贏」口頭戰,希望別人認為他是智慧人,見解獨特到位。認為自己有智慧的人都是愚不可及,眼光狹隘。這些日子裡實在聽太多這些一面之詞,很累。市道怎樣不好,世界國際關係如何,習大大、侵侵是怎樣的領導人,物價將如何暴升,中國將如何對付美國,美國又會如何反制抓中國,這一切一切我都關心,但不想天天論談,要讀過一遍各媒體的報導已經很足夠,各下的見解可以留給自己。人與人之間,只需要對事情反應的情緒互訴,不太需要一味的新聞二讀。你不是時事評論員,我也不是聽眾。
那天,我在Sam’s Club買東西。疫情下帶口罩,手套到市場,大排長龍,大家都小心翼翼。一對說廣東話的夫婦鬧別扭。妻子像是受了委屈的一方說:「點解我講咩都係錯既?你係咪好憎我?」這樣的問題反反覆覆問了好幾遍。丈夫給了一個眼神,像是說「大庭廣眾,不要這樣好不好?」一言不發走開。這宗偶遇的事件,我不知道誰對誰錯。我只知道其實大家都情緒都很崩緊。
別人的情緒好與不好,你有關心嗎? 他們情緒好或是不好,你有過問為什麼嗎?有時候口裡說了狂話是要發洩一下裡面的心情,你可以暫時先不用你的尺去量度才去評價別人的負面情緒嗎?你的負能量我吞了,你可否也花一點時間瞭解我的不安呢?
當生活被疫情拖慢下來,才有空檔重新感受生活,細細品一品,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住和食最不失去。不用出門,一整天可以穿得隨便舒適。一星期外出一次買東西也用不著開車,或是網購亦可以解決。有瓦遮頭,有充饑的糧,人生不過如此。基本需要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此簡單。
上帝有恩典、有憐憫,這時期是一個最好的退修營。不要太在意新聞報導、世界大事。是不要太在意,不是不關心。太多的資訊讓人紛擾。要重整或是重新上帝放在我心中的尺,用這一把尺釐定世間大事小事,用衪的憐憫之心待人、用衪的公義判斷、用衪的愛去原諒,用衪的忍耐走下去。任何事情可以向前推進都不是飯來張口的功德。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小如把用過的碗筷清洗乾淨而不是讓別人代勞已很不錯。或許就是如此微不足道的舉動就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磨擦。
行不義之人,上帝自會審判他。說謊的政權總有天會倒台,不管他是中國也好,美國也罷。上帝讓我們用生命見證衪,我只想在我那微不足道的範圍裡為衪發一點光,為身邊的人帶來一點點溫暖,僅此而已。
Monday, March 30, 2020
「疫」情中人
今年生日在家過,二零二零是個不一樣的生日。
武肺迅速蔓延,家在美國天天早上起來看看確疹人數,幾千到二萬,還要到公司上班的日子,心中最怕是自己不小心把病毒帶回家害了年長的父母。每天叮囑他們不要出門買東買西的,要不買報紙,要不買點心,或是徒步走到街口找鄰居老友打牙骹。想也沒有想到我們會活在如此小心翼翼和暴露在病毒的威脅中度日,出一個門又是口罩又是膠手套,一副防禦生化武器套裝,回家以後又洗手又更衣,連鞋底也用消毒噴霧消毒。
疫情來勢洶洶,狠狠地打跨了經濟,國家一個一個宣布封關,公司企業敦促員工在家工作,在前線的醫護人員面對著一個隨時崩潰的醫療體制,亦不知要撐多久和要付出多少犧牲才能重見光明的日子,這一切一切襲來,我們措手不及。我們不期然會問上帝,為什麼?
天災人禍,從來都沒有答案,帶來反醒的人生活重組。可以做的,作為人民的一分子,當然要付上責任。個人防禦、公共衛生、節約資源,能幫助別人時伸出援手,我信上帝,一切都是出於祂美好的計劃,人只顧自己,忽略了自身以外,別人的好處 。人類築起的巨塔有多高,有多崇偉就有多迷失,上帝按了「Reset」按鈕,是一次現代「巴別塔」的提醒,讓人停止與其他商量對策,而是獨個兒沉澱一下,我們已經走得很遠了,再走下去只是沒有歸途的不歸路。不要浪費這個重新定位的機會,把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重新定下價值。甚麼該多加關注,甚麼該減少消耗,甚麼人要多給予時間,甚麼不必要的應酬該省卻。
自從加州「居家令」以來,大家尋常的生活起了無常的新秩序。天天三餐在家吃,羅省公路罕有地路路暢通。平日我們李家二三事,三不五時會一對一地在Facetime你陪我煮飯,我睇住你食飯,現在更天天定時定候在Zoom齊齊整整開家庭日常會議。最為開心當然是爸爸媽媽可以同一時間見到班仔女,看著我們互動。 沉悶生活中找到樂子。 疫情當然可怕,更可怕的是錯配生命中的價值,該重之輕,該捨之留,回過頭來,悔不當初。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
生日在疫情中過,幸有愛我的家人和數不盡弟兄姊妹和好友,遠又好近又好,都是一個留言,一個短訊,一通電話,一切盡在不言中,謝謝你們的愛!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光復後再聚!
武肺迅速蔓延,家在美國天天早上起來看看確疹人數,幾千到二萬,還要到公司上班的日子,心中最怕是自己不小心把病毒帶回家害了年長的父母。每天叮囑他們不要出門買東買西的,要不買報紙,要不買點心,或是徒步走到街口找鄰居老友打牙骹。想也沒有想到我們會活在如此小心翼翼和暴露在病毒的威脅中度日,出一個門又是口罩又是膠手套,一副防禦生化武器套裝,回家以後又洗手又更衣,連鞋底也用消毒噴霧消毒。
疫情來勢洶洶,狠狠地打跨了經濟,國家一個一個宣布封關,公司企業敦促員工在家工作,在前線的醫護人員面對著一個隨時崩潰的醫療體制,亦不知要撐多久和要付出多少犧牲才能重見光明的日子,這一切一切襲來,我們措手不及。我們不期然會問上帝,為什麼?
天災人禍,從來都沒有答案,帶來反醒的人生活重組。可以做的,作為人民的一分子,當然要付上責任。個人防禦、公共衛生、節約資源,能幫助別人時伸出援手,我信上帝,一切都是出於祂美好的計劃,人只顧自己,忽略了自身以外,別人的好處 。人類築起的巨塔有多高,有多崇偉就有多迷失,上帝按了「Reset」按鈕,是一次現代「巴別塔」的提醒,讓人停止與其他商量對策,而是獨個兒沉澱一下,我們已經走得很遠了,再走下去只是沒有歸途的不歸路。不要浪費這個重新定位的機會,把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重新定下價值。甚麼該多加關注,甚麼該減少消耗,甚麼人要多給予時間,甚麼不必要的應酬該省卻。
自從加州「居家令」以來,大家尋常的生活起了無常的新秩序。天天三餐在家吃,羅省公路罕有地路路暢通。平日我們李家二三事,三不五時會一對一地在Facetime你陪我煮飯,我睇住你食飯,現在更天天定時定候在Zoom齊齊整整開家庭日常會議。最為開心當然是爸爸媽媽可以同一時間見到班仔女,看著我們互動。 沉悶生活中找到樂子。 疫情當然可怕,更可怕的是錯配生命中的價值,該重之輕,該捨之留,回過頭來,悔不當初。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
生日在疫情中過,幸有愛我的家人和數不盡弟兄姊妹和好友,遠又好近又好,都是一個留言,一個短訊,一通電話,一切盡在不言中,謝謝你們的愛!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光復後再聚!
Friday, January 24, 2020
二零二零年,第一篇博文會是甚麼呢?上一次已經是六月九日,身在雅典機場流著淚為香港寫的一點點感嘆。半年後的今天,香港仍在動盪之中,心情日復日的沉重、忿怒、心痛、而又面對每天未完沒了的荒唐新聞在Facebook Newsfeed上慣性過目而感到自責,很不喜歡自己的麻目。我的禱告是,願主的國度降臨,願主的公義彰顯。願地上的人快悔改歸主。地上任何一個政權都會有倒下的一天,當權的要以最大的謙卑去管治上帝交託他管理的子民。人民亦要順服以上帝為首的掌權者。上帝必追討行惡的,上帝必安慰受壓的,上帝也必高升謙卑的。
今天休假,提起勁來要寫一點東西,為新型流感爆發、為澳洲連月來的山火、為災難性的低劣政府智商及泯滅人性的當權者,又是一次挽回不了極毁滅性的摧毁。未世的警號又一次吹響,究竟是甚麼摧毀這個世?是人的罪性。
人的貪婪與慾望,不歇息地支取資源,囤積過多,據為己有。
在上的囤積權力,在下的為了在上的指間流出一點好處而樂意討好,不惜以不法、謊話、手段斂財,民脂民膏盡歸貪婪者的無底口袋。
人心物慾的囤積。大地所出亦無以為計,沒休止地供給貪婪的大眾數,有一天大地會拒絕出產,亦會自毁出產,而這一天的來臨也指日可待。我們給甚麼大地和海洋,大地和海洋也會回敬我們甚麼。
天父,憐憫我們!以最謙卑的犧牲讓我們體會有一種超越擁有的滿足感,是選擇捨棄自己的主權,相信上帝,最終的擁有非今生所得,亦不能被奪去。耶穌為罪被釘死,十字架的愛與救贖,叫在一切災難中的人重新有活著的勇氣和盼望。
真信上帝的人,會用最正直的方法行事,或許是世人公認為最愚蠢的選擇,自己亦受到虧損,但良心總不會失去。
Sunday, June 9, 2019
Sunday, May 26, 2019
羅馬帝國
究竟有幾多個國家可以稱之為「帝國」?


「一座城市既然有了歷史的光輝,就不用燈光來製造明亮。」這麼大氣的回答就只有羅馬帝國才配得上。
Friday, April 19, 2019
脆弱的和平
聖殿山上的金項建築物,各大宗教的聖地。牧師帶領我們在橄欖山從東面遙望耶路撒冷舊城,清真寺的金頂確是全城的中心位置。經過昨天在舊城狹窄的小路左穿右插,走過Via Dolorosa,那定為主耶穌Passion的十多個站一直到聖墓堂,真的沒有想像中的「感動」。商店林立,遊客、朝聖的、運送的、兜售的以及混在人群中的小偷,如此過於喧囂的一時三刻實在難以感受那個「感動」。

這天的心情隨著一個一個主的腳踪,一步一步來到了花園塚,就是髑髏地,主耶穌基督成就、完成救恩的地方。今天此處是一個巴士站,連接耶路撒冷城北對外的交通,同樣在第一世紀時連接通往加利利的主要通道, 一直我也認為十字架是豎立在各各他山上,不到過髑髏地也不知,十字架是竪立在路旁,好讓經過的人都可以看見。城內的人,外來的人熙來攘往必須經過此地,難怪馬太福音如此記載「從那裡經過的人譏誚他,搖著頭,說…」。

Sunday, April 14, 2019
四海、三國
地中海、加利利海、死海、紅海
以色列🇮🇱、約旦🇯🇴、埃及🇪🇬
終於我走過部分耶穌所走過的路。
十一日走遍這些地方很難不有走馬看花的感覺,每一個地點都值得停下來細細讀一讀有關的經文、分享和默想。按第一次來聖地也是太奢侈的做法。因此每一天僅有晚上或是早上或車上的一點點時間安靜思想,盡量把切身處地的感動或是得著記下零碎。行程非常豐富,幸好牧師提醒我們帶備他的書同行以作備忘。
四月十四日早上我們到達約旦的安曼再轉機到以色列。一輪風風火火的整頓行李後,終於安坐旅遊巴士上。窗外的風景與一般外國的沒有甚麼區別,人民的膚色是白的,卻讓我突然定神的是一小群穿著白恤衫,黑西裝帶黑帽子,兩鬢編了小辮子的男人。一陣感動湧上心頭,我實實在在地到了「應許之地」,The
Promise Land。這一群穿傳統服裝的人提醒我,血緣上他們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承受「應許之地」的族群。現在就在我腳掌所踏之地。我知道他們的歷史比我自己的民族更多更深刻,家裡書架上有關他們的書比中史多,感覺既熟悉又陌生。這方彈丸之地和人民,他們的歷史和興衰在向世界作見證,神確實存在。
第一天第一頓飯(或是以後的每一頓)讓我更深領略以色列,「應許之地」確是流奶與蜜之地。因為他們的蔬菜果實都非常非常好吃。一切蔬菜都不用澆上沙拉醬仍然可口,我幾乎每天都只吃蔬果和Pita Bread蘸hummus,非常美味,他們烹調的肉類多是過熟和太硬。
Thursday, March 14, 2019
台式和風
我們和我最好的朋友來到台灣。相識二十幾年,我們第一次兩個人去旅行。
在台北一路到宜蘭,小平房、店鋪、道路、商業區井然有條,雖然下着雨,路上沒有濕粒粒的邋遢感。讓我宛如置身於日本的鄉鎮。旅館是安排在一家溫泉飯店,簡約時尚又不失優雅,飯堂佈置窗明几淨。好友安排好一切行程、機票、餐用訂位、司機接送,總之我就安然踏上這個既隨遇而安又細心安排的台灣之旅。
說到台灣的和風格調,畢竟是被日本統治過五十年的地方⋯⋯如此又翻開一段寄人籬下的殖民歷史。台灣人不如中國人對日本的厭惡感,又不如港人對日本如痴如醉,他們的日常卻不宣不揚、不卑不亢地遺留了淡淡的和式風格,和諧地摻和在他們的文化、生活中。
如今天旅館提供的早飯中有一味清粥小菜,林林總總的小菜中有咸魚仔、花生、菜圃,其中更有不少和式醃漬物。這正揉合了兩種文化風格的餐點。一次五十年的擦身而過留下的痕跡,台灣人沒有抗拒或拆毀它,而是接受它,把被動的改變作為自己的新資源,釀成一種新風格。我很喜歡這樣的台灣。
今天的香港努力地拆毀和燒毁,殖民過去,再過些年日香港歷史中或許會有156年的空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