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4, 2012

行者無疆 - 余秋雨


有些書,當你看完之後會有一種失落感。「行者無疆」,正是這一類。

說是一本遊歷的書,它不會讓你跟看一般旅遊指南一樣心花怒放。它反而,讓你沉-思。

歐洲,一個很多人嚮往的旅遊勝地。這個比世界任何國家都先進入文明的國度,如果今天只成為世界人民眼中名牌子的輸出國,世界各地的人來只是向一些牌子旗艦店朝聖,那是一件多膚淺、多沒意思的事情。她能擁有世界聞名的牌子,不管是衣服鞋襪或是工藝術以及先進汽車和文明制度,都歸究於她的過去。這些,都是今天的人所忽略的,包括我自己。

原本是一次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交流的旅程,如筆者所言,這兩大文化之豐富,又豈是一本三百多頁的書可以言盡。

隨著筆者的筆遊走萬里路,由西、中、南、北歐一直走,從熟悉的義大利,到聞說的德國慕尼黑,及至聽也沒有聽過的海牙荷蘭,再進入像童話般世界的北歐,在每一個章節與段落之間,我都屏息著下一個余帶給我腦海裡眼睛想像的新世界,更羨慕於他眼看以及耳聞,加上他的博學和智慧,所引發的一切深層思考。

以下是節錄書中部份精粹 --

文化無界,流蕩天下,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濃度,主要取決於它的吸引力,而不是生產力。…就一座城市而言,最好的文化建設是機制,是氣氛,是吐納關係,而不是一堆已有的名字作品。(p.97-98里斯本,葡萄牙)

狂熱盲目使真理蒙塵,使生活簡單,自以為要解救苦難,實際上是增加了苦難,但等到發現往往為時已晚。世間很多政治災禍,都與此有關。(p.124 布拉格,捷克)

良好的政治理想與文化有關。一個國家的公民在文化教養和舉子習慣上的衰退,比大規模的經濟衰退更讓人震驚。(p.125 布拉格,捷克)

那麼,論天下貧富,亮麗的青春不足為據。青春可以遮蓋一切,就像花草可以遮蓋荒山。真正的富裕躲藏在慵懶的眼神裡,深深的皺紋中。…同樣,看城市潛力,擁擠的市中心不是標誌。市中心是一個漩渦,把衰草污濁漩到了外緣。真正的潛力忽閃在小巷的窗台下,近郊的庭園裡。…因此,就城市而言,如果滿街所見都年輕亮麗,那一定是火候未到,弦琴未諧。(p.128-129 布拉迪斯拉發,斯洛伐克)

世上真正大問題都鴻蒙難解,過於清晰的回答只是一種邏輯安慰。我寧肯接受這樣一種比喻;德意志布大森林的氣質:深沉、內向、穩重和靜穆。(p.132柏林,德國) 

世界智者的歸處,正是後人靜讀的好地方。緊靠著偉大的靈魂消閒半日,也會使人們的心理更加健康。可惜我們中國的殯葬文化缺少這種境界,常常使長眠者過於孤苦,或過於熱鬧。(p.135黑格爾,德國) 

國際法院的法官由聯合國會議選舉產生。史先生在這裡很具威望,是國際法院的靈魂人物,但他並不代表中國。…由此開始,我們的問題越來越多。他沒有固定的國家立場,全然是一種國際式的平正。我們聽起句句入耳,卻又有一點陌生。就像過去一個大家族裡各個門的對峙,人們早已聽熟他們各自的立場,不知哪天突然來了一位「老娘舅」,他沒有立場,只有規矩,大家一時有點吃驚。(p.260海牙,荷蘭) 

其實據我看,北歐人不是沒有熱情,而是人缺少那種快速點燃又快速轉移的靈敏。他們感應較慢,選擇較遅,不喜宣講,很少激憤,但一旦選定卻不再改變。選擇和平中立,制訂福利政策,設立諾貝爾獎,即使有再大的麻煩也一意孤行。說自己冷的人不可能真的冷,因為真冷無感於冷。(p.295 瑞典)

就像一個家庭,家長認真治家,家產平均分配,人人無須擔憂,看似敦睦祥和,卻滋長了內在的惰性,減損了對外的活力,可謂闔家安康而家道不振。…社會福利的實際費用是一個難以控制的無底洞,直接導致了赤字增大和通貨膨漲。最後連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委員會主席,林德貝克先生都嘆息了:福利國家的體制帶來的是化‵低效率。(p.297瑞典) 

定居是對一種文明的進入。歷史上有一種非常怪異的現象,海盜們越是到了富裕的地區,搶掠的行為也越蠻橫。這裡包含著因嫉妒、貪婪所激起的破壞欲望,是人性和獸性之間的掙扎。但正是這樣的地區,文明濃度也越高,日後對他們的同化力量也越大。因此,武力上的失敗者不久又成了文明上的戰勝者。(p.305-306奧斯陸,挪威) 

感謝這次旅行的末尾遇到的這個車站,它以超常的冷總結了我們一路的熱鬧。它在大雪深處告訴我們:人類最饑渴、也最容易失去的,是同類之間的互遇互溫,哪怕言語不通,來路不明。(p.335 大雪小村) 

那麼,縮小了看,那些在歐洲很多街邊可以看到的休閒人群,也值得我們另眼相看。正在快速積聚財富的中國人,有沒有想過自己今後的生態模式呢?財富無限而生命有限,當人生的黃昏終於降臨,你們會在哪裡?(p.345)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