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9, 2012

以斯帖記-「身份」

以斯帖記是其中一卷我很喜歡的聖經。聖經第三讀的進程相當慢,不知何時已走到詩歌與先知書的門口。

這次讀以斯帖記,很強烈的感到「等候」與「身份」於書中的訊息。不單只因為那在以斯帖中四章十四節的金句:「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其中有幾個人物和事件也與「等候」與「身份」有關。

先是前王后瓦實提,她貴為王后的身分,得國王的寵愛而授予她王后的位分。她是太重視王后的位置,分不清誰才是真正的主人,得罪了王和他的群臣,後果就是把她從那個「身份」拉下來,給了後來的以斯帖。

又有一個哈曼,位高權重的臣子為書珊城的宰相。聖經稱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僕,人看見他都俯身跪拜(3:1-2)。只有末底改沒有就範跪拜,因此他就起了殺戳之心。以斯帖宴請哈最赴席,哈曼以為他是何等尊貴的賓客,兩個晚上被邀,心想「身份」必特別顯赫。還未赴宴就設了計要害末底改,不只殺一個不肯跪拜的末底改,而是殺盡末底改全族的人才能顯出他無人能及的「身份」,誰知他的「身份」從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隨即變為一個死囚。學塘心風暴大契話齋,這不正正是「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典範。一個不甘於自己的位置而努力向上的人沒有罪,他的錯是他要別人的屍體墊著他高升,而且這些別人正是神的子民,他實在是茅廁點燈,找死。

末底改,一個在故事裡說話不多的人物。他天天安份在朝門等候王的忠臣。因為是臣子的「身份」,所以必須在朝門外聽候召喚。當他知道哈曼要殺猶太人全族的計劃,就脫了朝服,穿著麻衣,蒙上了灰塵,他沒有忘記他的「身份」,是一個猶大人,因此穿著素服為族人舉哀像是個弔悼者的「身份」。

最後是王后以斯帖,一個本來是飄泊異鄉的孤兒。得到叔叔末底改撫養成人,更能成為波斯王國的王后,她「身份」的逆轉,雖然被高升,卻沒忘本。她得知本族將面對滅族的危難,冒著擅自進宮見王的死罪,作為猶大人她把自己的生命也押上了。王施恩赦了她的罪,不單如此,更說若是半壁江山也願意奉上給她,只是以斯帖沒有被更高的「身份」位置充昏頭。她的所求和所要就是與同族猶大人同一命脈,這「身份」的認同,也認同了遭遇。

我很欣賞以斯帖,不只一次王問她心中所好,她都回答,「我有所求,我有所要。」一個知道自己身份的人,就不怕有要求,亦不會妄求,更求得合宜,而且正合主之所要。在個當下,我在想,甚麼是,「我所求,我所要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