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個不太好的消息,短宣領隊的妻子,一位尊敬又親愛的老姊妹過身了。本來十一月中旬聖地雅哥之行是為了探望這位姊妹,知道她年初的時候病了,而且做了兩次心臟的手術,偶爾和他們電郵互通消息,康復進度亦一直未如理想。想不到,上次一別已是在世見面的最後一次。
因為姊妹的原故,我們開始了廣西容懸的宣教工作。他們夫妻倆一心一意為主作工,不管是年少時或是退休後,從無間斷。想起每一次到他們聖地雅哥家,我都會說:我回來了!他們都給我熱烈的擁抱,說我像是他們的女兒回家一樣。團隊出發的幾個月前在他們家的午餐會議,姊妹必定為我們做一頓很豐盛的菜餚。她做的炒米粉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我曾問她如何炒出如此美味的米粉,她說,每一樣的材料也要分開炒,最後才炒在一起,如今想起,真教人懷念。
她和領隊已是八十暮年,同心事奉主達半個世紀。聽領隊說,她發生事故之前的三十分鐘仍在分享見證,七小時之後神就把她接回天家。
他們是在主裡很要好的肢體,夫妻二人恩愛如昔。能找到同心共行的侶伴,在主裡相愛,負同一的異象,這份在主裡的契合和愛情,叫人羨慕。信中他沒有一句形容他心情的字眼,是他不想抑或是他未能平伏?
失去了摯愛老伴,我難以想像那份心情。不過我更相信他是用信心來維持現在的生活,以信心的眼睛張看在天家那熟識的笑容和等待。
Thursday, November 1, 2012
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空飯盒
Monday, October 22, 2012
雞肋基督徒-郭廣智
讀到一篇很好的文章...
最近常聽人說,明知道許多事物無價值沒意義,但還是放不下,很苦悶。自己也常有這樣的感受,明知道世界是虛空,可是仍覺得可愛;明白不能一心掉到錢眼裏,但仍然掛念着賺錢,一分鐘不賺錢就覺得不安心;明白主耶穌是賜生命的主,但仍然覺得不滿足…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是沒有真明白?可是按照頭腦的認識,的確講的頭頭是道,勸別人可以,對自己無效?對外面的世界,唱詩說,這世界非我家,可是卻很擔心,因為要在這世界 安個家不容易,要是在大都市,一套房要幾百萬呀!明白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可是卻最渴望能住洋房,開跑車,不流汗,不勞作。知道豔麗是虛假的,美容 是虛浮的,卻天天把心思花在該穿甚麼顏色的衣服,帶甚麼首飾,塗哪種口紅。這真是奇怪?可是又覺得見怪不怪,因為講一套,做一套這也是古已有之。頭腦的知 道明白與生命靈魂的實際還真不一樣。
這就是不信了,還是有太多別的理由?其實這些話正應在我身上。明知道婚姻是神配合的,神預備,神掌管,就是怕神想的不周全,怕神給的太遲。自己生出許 多的想法來,覺得時間一天一天過,壓力一天一天重,心情也一天一天陰暗。就想到以前學過的一篇文章,講到漢中之戰時,曹操在營中自言“雞肋,雞肋”,楊修 聽出其有意撤兵,曹怕軍心散渙,以此罪名殺楊修的事。從此,“雞肋”一詞被人常常引用,代指那些“覺得沒意義沒價值,又不願捨棄的東西”。
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由此我就想到基督徒的生命,常常聽道,讀經,也明白世界是沒有意義,但是卻仍抓緊不放。這是不是許多基督徒的雞肋呢?信又疑惑,擺上又收 回,交托又不放心,真是糾結呀,所以就不蘊不火,提起神的作為不驚奇,說起罪惡不憎惡;不冷不熱,經歷恩惠不感恩,遭遇患難不醒察,越信越糊塗,最後連耶 穌也不要了。甚麼神的旨意,甚麼為神而活,就更別提了。這真是魔鬼最厲害的詭計,多少基督徒都落在這光景中了。
怎麼辦呢?我自己也是如此,明知許多事不好,但仍要去行,我們真是雞肋基督徒,猶豫不決要到幾時呢?保羅說: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着基督。”(腓立比書3:7-8)
有時候覺得很像羅馬書第七章所講的:
“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馬書7:19,24)
可是這裏主要說靈與慾的爭戰-聖靈的律與肉身的律。那麼如今已經明白聖經,已經認罪悔改受洗了,還是這樣疑惑猶豫,世界像雞肋?要是有一天,基督在你的心裏也變了雞肋,那可怎麼辦啊!
如果我們注目世界,心裏想的都是這個世界的事,那麼就不可能不受影響。但是如果按照保羅的勸勉: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1)
那麼我們轉向耶穌,背對世界,就有力量往前行,方向對了,然後才來談速度。
老底嘉教會不冷不熱,神說:
“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3:15-16)
那麼在神眼中,我們是不是也會像雞肋一樣?
神有豐盛的憐憫,滿心慈悲,仍給我們回轉的機會。我對自己說,也對弟兄姐妹說,總要誠實,誠實向神,也向人,向個人。如果知道耶穌為我們而死,我們就 該為祂而活,那就不要再講條件,不要再猶豫;如果知道沒有意義卻仍放不下,那其實還是不知道。如果世界真的那麼好,耶穌可有可無,神的靈沒有一點感動你, 那你就去愛世界吧!只是你已經覺得那個沒有意思了,既然這樣為甚麼作難呢?你知道曹操講完“雞肋,雞肋”以後,到底扔沒扔呢?
今天如果我們也看世界為糞土,如保羅一樣,就不至如此了。糞土基督徒強於雞肋基督徒。
隨想隨寫,願大家凡有此感受經驗的都一起思想,求神幫助我們能夠穩行在高處。
Thursday, October 18, 2012
只在乎祢
神早晨賜下的寶貴言語 -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主阿,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詩篇39:6-7
「耶和華阿!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詩篇39:12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主阿,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詩篇39:6-7
「耶和華阿!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詩篇39:12
Thursday, October 11, 2012
七色微笑
今早起來,昨晚灑了一場雨,溫度下降,所謂一雨成秋就是這樣吧!雖然中秋也過了,這陣遲來的雨水,才把秋意帶來。因為天雨路滑,交通特別擠塞,心情一度鬱悶,可是走過了一段後看見微微雨幕中若隱若現的七色彩帶,心情豁然開朗。本來慢得讓人心煩氣燥的交通,忽然覺得窩心,好讓在緩慢行走中的上班一族欣賞一抹懸在空中忽明忽暗的七色彩光。坐在車廂中的悶氣,一掃而空。想著上帝精心的設計,人類費了多少的時間才研究得出一個陽光和角度在某個折射的組合果效,虹的出現只是要人想起神的承諾,祂的救贖和與人類立下永不棄守的約定。雨後的陽光,虹的存在就是這麼簡單。心裡很感謝神,彩虹不是沒有見過,只是每一次看見彩虹都感謝它的出現。也因為它不是常常分分秒秒的存在,當它在雨後悄然出現時人總不會抗拒它帶來的希望,總被那奇妙的七色彩帶所吸引,如同第一次看見彩虹時的興奮,那份希冀不減。雖然肉眼看見的永遠也只是彩虹的上半圓,這半弧的形狀對照在人的心裡卻圓滿了它的下半部,在心中成為上帝留在人心裡的一抹七色微笑。
Wednesday, October 10, 2012
以斯帖記-「等候」
以斯帖未為王后之前,她也「等」了好一段時間。「等候」絕不是一份優差,也不是只一味等而不作任何事。以斯帖記2:12,眾女子照例先潔淨身體十二個月,六個月用沒藥油,六個月用香料和潔身之物。滿了日期,然後挨次進去見亞哈隨魯王。見王的預備,絕不草率。
末底改通知以斯帖,要她憑著王后的位份為猶大人解救,她吩咐末底改連同整個族群,用三天的時間禁食禱告。三天的時間對於生命立於險地的她來說可以說是一場如熱鍋上的螞蟻般等待,又如坐針氈的守望。「等」,絕不是幼稚園的功課。
「末底改坐在朝門」或「末底改在朝門」在以斯帖記中出現了九次。(2:19, 21; 3:2, 3; 4:6; 5:9, 13; 6:10, 12) 他為甚麼在朝門?他在朝門好像沒有幹甚麼特別。但又像是一件必須繼續進行的事情。臣子與一眾女眷,若沒有王的手令,必不可擅自見王。末底改是朝中眾臣僕之一,在王的朝門外忠心守候王的召喚。因他忠心等候,被他揭發了辟探和提列害王的陰謀。王沒有隨即賞賜末底改,卻在最佳的時候,神令王夜間難眠時偶讀起此事,發現未有論功行賞,因此在哈曼面前高升末底改。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等候」可能是最難學懂的功課。尤其不等候時能達成的效率是排山倒海顯然易見時,等候是極難奈的過程。甚麼時候該「等」,甚麼時候該「動」,我們總是錯過了。對於今天的基督徒來說,「等候」神似乎是不經實踐的功課。與神相遇,人總是處主動的狀態,見不見神,需不需要神都不是神的主動,而是人的喜好。神的存在變得乎之則來,揮之則去。以斯帖見王之前的準備,十二個月的潔淨身體。末底改每天在朝門的佇立守候,聽候差遣,在無風無浪的日子或是水深火熱中的時候,總不間斷。
雖然以斯帖記中沒有提及一個神字,可字裡行間,每一個細或是時間上的吻合,不得不承認神在其中的保守。基督徒常問,何為神的旨意?何時為神的時間?等候,在人眼中或非上策,但在等候、靜態中能夠察驗到神的舉動,必不會是下策。
末底改通知以斯帖,要她憑著王后的位份為猶大人解救,她吩咐末底改連同整個族群,用三天的時間禁食禱告。三天的時間對於生命立於險地的她來說可以說是一場如熱鍋上的螞蟻般等待,又如坐針氈的守望。「等」,絕不是幼稚園的功課。
「末底改坐在朝門」或「末底改在朝門」在以斯帖記中出現了九次。(2:19, 21; 3:2, 3; 4:6; 5:9, 13; 6:10, 12) 他為甚麼在朝門?他在朝門好像沒有幹甚麼特別。但又像是一件必須繼續進行的事情。臣子與一眾女眷,若沒有王的手令,必不可擅自見王。末底改是朝中眾臣僕之一,在王的朝門外忠心守候王的召喚。因他忠心等候,被他揭發了辟探和提列害王的陰謀。王沒有隨即賞賜末底改,卻在最佳的時候,神令王夜間難眠時偶讀起此事,發現未有論功行賞,因此在哈曼面前高升末底改。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等候」可能是最難學懂的功課。尤其不等候時能達成的效率是排山倒海顯然易見時,等候是極難奈的過程。甚麼時候該「等」,甚麼時候該「動」,我們總是錯過了。對於今天的基督徒來說,「等候」神似乎是不經實踐的功課。與神相遇,人總是處主動的狀態,見不見神,需不需要神都不是神的主動,而是人的喜好。神的存在變得乎之則來,揮之則去。以斯帖見王之前的準備,十二個月的潔淨身體。末底改每天在朝門的佇立守候,聽候差遣,在無風無浪的日子或是水深火熱中的時候,總不間斷。
雖然以斯帖記中沒有提及一個神字,可字裡行間,每一個細或是時間上的吻合,不得不承認神在其中的保守。基督徒常問,何為神的旨意?何時為神的時間?等候,在人眼中或非上策,但在等候、靜態中能夠察驗到神的舉動,必不會是下策。
Tuesday, October 9, 2012
以斯帖記-「身份」
以斯帖記是其中一卷我很喜歡的聖經。聖經第三讀的進程相當慢,不知何時已走到詩歌與先知書的門口。
這次讀以斯帖記,很強烈的感到「等候」與「身份」於書中的訊息。不單只因為那在以斯帖中四章十四節的金句:「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其中有幾個人物和事件也與「等候」與「身份」有關。
先是前王后瓦實提,她貴為王后的身分,得國王的寵愛而授予她王后的位分。她是太重視王后的位置,分不清誰才是真正的主人,得罪了王和他的群臣,後果就是把她從那個「身份」拉下來,給了後來的以斯帖。
又有一個哈曼,位高權重的臣子為書珊城的宰相。聖經稱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僕,人看見他都俯身跪拜(3:1-2)。只有末底改沒有就範跪拜,因此他就起了殺戳之心。以斯帖宴請哈最赴席,哈曼以為他是何等尊貴的賓客,兩個晚上被邀,心想「身份」必特別顯赫。還未赴宴就設了計要害末底改,不只殺一個不肯跪拜的末底改,而是殺盡末底改全族的人才能顯出他無人能及的「身份」,誰知他的「身份」從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隨即變為一個死囚。學塘心風暴大契話齋,這不正正是「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典範。一個不甘於自己的位置而努力向上的人沒有罪,他的錯是他要別人的屍體墊著他高升,而且這些別人正是神的子民,他實在是茅廁點燈,找死。
末底改,一個在故事裡說話不多的人物。他天天安份在朝門等候王的忠臣。因為是臣子的「身份」,所以必須在朝門外聽候召喚。當他知道哈曼要殺猶太人全族的計劃,就脫了朝服,穿著麻衣,蒙上了灰塵,他沒有忘記他的「身份」,是一個猶大人,因此穿著素服為族人舉哀像是個弔悼者的「身份」。
最後是王后以斯帖,一個本來是飄泊異鄉的孤兒。得到叔叔末底改撫養成人,更能成為波斯王國的王后,她「身份」的逆轉,雖然被高升,卻沒忘本。她得知本族將面對滅族的危難,冒著擅自進宮見王的死罪,作為猶大人她把自己的生命也押上了。王施恩赦了她的罪,不單如此,更說若是半壁江山也願意奉上給她,只是以斯帖沒有被更高的「身份」位置充昏頭。她的所求和所要就是與同族猶大人同一命脈,這「身份」的認同,也認同了遭遇。
我很欣賞以斯帖,不只一次王問她心中所好,她都回答,「我有所求,我有所要。」一個知道自己身份的人,就不怕有要求,亦不會妄求,更求得合宜,而且正合主之所要。在個當下,我在想,甚麼是,「我所求,我所要呢?」
這次讀以斯帖記,很強烈的感到「等候」與「身份」於書中的訊息。不單只因為那在以斯帖中四章十四節的金句:「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其中有幾個人物和事件也與「等候」與「身份」有關。
先是前王后瓦實提,她貴為王后的身分,得國王的寵愛而授予她王后的位分。她是太重視王后的位置,分不清誰才是真正的主人,得罪了王和他的群臣,後果就是把她從那個「身份」拉下來,給了後來的以斯帖。
又有一個哈曼,位高權重的臣子為書珊城的宰相。聖經稱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僕,人看見他都俯身跪拜(3:1-2)。只有末底改沒有就範跪拜,因此他就起了殺戳之心。以斯帖宴請哈最赴席,哈曼以為他是何等尊貴的賓客,兩個晚上被邀,心想「身份」必特別顯赫。還未赴宴就設了計要害末底改,不只殺一個不肯跪拜的末底改,而是殺盡末底改全族的人才能顯出他無人能及的「身份」,誰知他的「身份」從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隨即變為一個死囚。學塘心風暴大契話齋,這不正正是「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典範。一個不甘於自己的位置而努力向上的人沒有罪,他的錯是他要別人的屍體墊著他高升,而且這些別人正是神的子民,他實在是茅廁點燈,找死。
末底改,一個在故事裡說話不多的人物。他天天安份在朝門等候王的忠臣。因為是臣子的「身份」,所以必須在朝門外聽候召喚。當他知道哈曼要殺猶太人全族的計劃,就脫了朝服,穿著麻衣,蒙上了灰塵,他沒有忘記他的「身份」,是一個猶大人,因此穿著素服為族人舉哀像是個弔悼者的「身份」。
最後是王后以斯帖,一個本來是飄泊異鄉的孤兒。得到叔叔末底改撫養成人,更能成為波斯王國的王后,她「身份」的逆轉,雖然被高升,卻沒忘本。她得知本族將面對滅族的危難,冒著擅自進宮見王的死罪,作為猶大人她把自己的生命也押上了。王施恩赦了她的罪,不單如此,更說若是半壁江山也願意奉上給她,只是以斯帖沒有被更高的「身份」位置充昏頭。她的所求和所要就是與同族猶大人同一命脈,這「身份」的認同,也認同了遭遇。
我很欣賞以斯帖,不只一次王問她心中所好,她都回答,「我有所求,我有所要。」一個知道自己身份的人,就不怕有要求,亦不會妄求,更求得合宜,而且正合主之所要。在個當下,我在想,甚麼是,「我所求,我所要呢?」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Librocubicularist
Learn a new word today - Librocubicularist (lib-ro-kyoo-bi-kyoo-lar-ist)
It means a person who reads in bed. I think I am practicing librocubicularism everyday!
It means a person who reads in bed. I think I am practicing librocubicularism everyday!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2
排毒七天
除了嬰孩期間,這七天是我食得最健康的一週。人大了,身體在變,健康也在衰退,感覺要一個restart。因此就毅然開始了七天的排毒食療,去一趟超市,買了一堆蔬菜、水果。早上喝水果加蔬菜調的汁,午餐吃蔬菜沙拉加醋,晚上吃沙拉或是蔬菜湯。食得如此的淡,在第三天的時間是有一點不是味兒,肚腹填滿了,心癮卻想吃有味、有口感的。其實最難戒的是心癮,時常蠢蠢欲動想吃別的。就咬緊牙關,不要想太多的繼續。七天下來,謝絕應酬是另一關鍵,常是三五知己的聚會,行常晚飯聚餐,都要暫停一周。上星期天也有一個不能推的晚宴,只好自己帶食物參加。
昨天已是完成了七天的蔬菜排毒週,體重輕了,頭腦和肚腹感覺良好。
開始排毒之前已經有三個月的時間在早上喝果汁早餐,真的感謝神,因為一向早上要喝咖啡的我,不喝必會頭痛,卻在沒有頭痛的情況下輕易戒掉咖啡。六月到迄今,一口咖啡也沒有沾唇。加上一週三天到運動會去走一個小時三里路的elliptical,一邊看韓劇,一邊排汗,時間過得蠻快的。 身體健康真的成了一個避免不了的話題。食得健康、帶氧運動,還加上補給品,做一個康健的城市人真的不簡單。我不知道這樣健康的情況可以維持多久,希望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昨天已是完成了七天的蔬菜排毒週,體重輕了,頭腦和肚腹感覺良好。
開始排毒之前已經有三個月的時間在早上喝果汁早餐,真的感謝神,因為一向早上要喝咖啡的我,不喝必會頭痛,卻在沒有頭痛的情況下輕易戒掉咖啡。六月到迄今,一口咖啡也沒有沾唇。加上一週三天到運動會去走一個小時三里路的elliptical,一邊看韓劇,一邊排汗,時間過得蠻快的。 身體健康真的成了一個避免不了的話題。食得健康、帶氧運動,還加上補給品,做一個康健的城市人真的不簡單。我不知道這樣健康的情況可以維持多久,希望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最近…
最近做運動時,喜歡了看韓劇。
最近脖子腰痛,看醫生照X-ray。
最近又驗血了,數字都很理想。
最近少看書了,腦袋轉數慢了。
最近睡前禱告,卻不醒人事了。
最近多陪父母,覺得他們老了。
最近仰望天空,自我感覺渺小。
最近在看詩篇,人也變感性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