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6, 2012

井底蛙看畫中花 - 林一峰



一把單調的結他,一把清淨的嗓子,就這麼簡單。
保持著一峰一人一結他的作風。 

井底蛙看畫中花 
作詞:林一峰 作曲:林一峰 

靜靜地活著 無風不起浪 
心那會受控 無驚喜 無失重 
井底蛙的天空仍極清澈 
晴或雨亦恬靜 每事不撲空 
總喜歡看畫中花 沒香氣 卻沒刺 
曾經伸過手 留得傷口 
不甘心比傷心容易處理 
平靜裡學會做對的事 

如果當初你知道這一切會結束 
如果一早已知道最終也會落空 
如果始終要放手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就讓我不花心思 不想開始 不想追究 不想觸碰 

井底蛙的心仍極清澈 
平靜裡學會做對的夢 
如果當初你知道這一切會結束 
如果一早已知道最終也會落空 
如果始終要放手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就讓我不花心思 怎麼啟齒 不改初衷 

如果得到了一次再失去會更感觸 
明知一天再不會記得每個面孔 
回憶跟希冀之間 那些脆弱大致相同 
誰也不需啟齒 不需開始 不需知覺 不需心痛 
井底蛙看畫中花 越心愛更別碰

Friday, April 20, 2012

神前有能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 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10:4-5

在神面前有能力的人,他們的生命何其吸引。

禱告是我一生都在學習的功課。

Monday, April 16, 2012

凡花怒長

Skagit Valley Tulip Festival
賞花。聽起來蠻詩意的。想不到的是,我真的因為想看看花朵盛開的壯觀而北上華盛頓州一睹鬱金香的花田。

華盛頓州的Skagit Valley,是美國出產最多鬱金香的農莊。每年四月趁著鬱金香盛開的季節舉辦鬱金香節。看似平平無奇的小鎮,如果不是鬱金香盛產此地,深信必不是一個遊覽的據點。到達Skagit Valley 時已是夜上,只好留待翌日清早才往花田賞花。從旅館開車往小鎮裡開十多分鐘,一片遼闊色彩繽紛的花田盡在眼前。數之不盡的鬱金香於淤泥中怒長,每一朵都使勁地向天空伸展,隨著微風晃動,紅色、橘子色、黃色、粉紅色、紫色、白色…林林總總,配合著蔚藍的天空,叫人看得心花怒放。縱然眼睛給色彩強烈地刺激,卻一點也不感覺不舒服,比起長期在電腦屏幕前的視覺觀感,這片顏色熱鬧的花田,讓眼睛享受每一分秒。

儘管物換星移,人類的生活如何變更,一旦偶爾置身於漫天創造之下,又被其包圍,那流浪著的心靈又歸位了。上帝美好的心意,讓一切被造物之間存在一種互聯密碼,彼此釋放稱讚創造者的訊息,教人心靈頓然放鬆。彷彿心靈裡騰寬出一小呼吸的空間,讓繃緊的生活節奏瞬間緩下步履,想要親近衪。

Sunday, April 8, 2012

如果你有事


好友的媽媽生病了。知道的時候心裡一沉,久久不散。

她們一家是很可愛的家庭。初相識時,我們都喜歡在她們家開的雪糕店流連。那是很開心、很開心的日子。看伯母時,我們緊緊的擁抱,沒有說話,我的眼眶差點撐不住盛不了要洩出來的淚。心裡很感恩,我還能真實的抱抱眼前人。

病在這個年頭,實在沒有甚麼好彩不好彩,身邊總會有這類的事情出現。如果要找出原因,怕會更讓人累。我深深的祈禱,天父的愛眷與她們同在。

我相信,珍惜,是我們都要好好實行的功課。不管家人健康與否。

樹欲靜而風不息
子欲養而親不在

明天如何,沒有人知曉。希望我們都懂得珍惜今天,讓我們愛的人知道我們有多愛他們。

如果你有事
詞:林夕 改編詞:劉德華 
唱:鄭秀

我已沒有這力氣一生一世撐下去缺乏你
精心計盡了算盡了生死怎可以逃避
你接受了信命理 愛昨日仍有效突然又過期
狠心的你累了的我仍掛著你

如常背靠你 深知一失去剩下了半臂
人若然行開了 連對罵亦無期
為何你要我去信那麼些枉生的歪理
什麼世上人間天與地 在某一天又再一起

如你若有事我會很寂寞
我獨個行樂怎可快樂
我沒你的運氣能先走 畢竟能早登天國
但你若有事 我要孤獨做人就從頭再學
學習到天邊海角 一人拼搏
我這主角沒有襯托

如常背靠你 深知一失去剩下了半臂
人若然行開了 連對罵亦無期
為何你要我去信那麼些枉生的歪理
就算世上人間天與地 在某一天又再一起

Repeat *
如你若有事我會很寂寞
我獨個行樂怎可快樂
我沒你的運氣能先走 畢竟能早登天國
就算是有事我也不讓別人再做我主角
但是我都希望那一場寄託
是你先走令我發

Wednesday, April 4, 2012

行者無疆 - 余秋雨


有些書,當你看完之後會有一種失落感。「行者無疆」,正是這一類。

說是一本遊歷的書,它不會讓你跟看一般旅遊指南一樣心花怒放。它反而,讓你沉-思。

歐洲,一個很多人嚮往的旅遊勝地。這個比世界任何國家都先進入文明的國度,如果今天只成為世界人民眼中名牌子的輸出國,世界各地的人來只是向一些牌子旗艦店朝聖,那是一件多膚淺、多沒意思的事情。她能擁有世界聞名的牌子,不管是衣服鞋襪或是工藝術以及先進汽車和文明制度,都歸究於她的過去。這些,都是今天的人所忽略的,包括我自己。

原本是一次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交流的旅程,如筆者所言,這兩大文化之豐富,又豈是一本三百多頁的書可以言盡。

隨著筆者的筆遊走萬里路,由西、中、南、北歐一直走,從熟悉的義大利,到聞說的德國慕尼黑,及至聽也沒有聽過的海牙荷蘭,再進入像童話般世界的北歐,在每一個章節與段落之間,我都屏息著下一個余帶給我腦海裡眼睛想像的新世界,更羨慕於他眼看以及耳聞,加上他的博學和智慧,所引發的一切深層思考。

以下是節錄書中部份精粹 --

文化無界,流蕩天下,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濃度,主要取決於它的吸引力,而不是生產力。…就一座城市而言,最好的文化建設是機制,是氣氛,是吐納關係,而不是一堆已有的名字作品。(p.97-98里斯本,葡萄牙)

狂熱盲目使真理蒙塵,使生活簡單,自以為要解救苦難,實際上是增加了苦難,但等到發現往往為時已晚。世間很多政治災禍,都與此有關。(p.124 布拉格,捷克)

良好的政治理想與文化有關。一個國家的公民在文化教養和舉子習慣上的衰退,比大規模的經濟衰退更讓人震驚。(p.125 布拉格,捷克)

那麼,論天下貧富,亮麗的青春不足為據。青春可以遮蓋一切,就像花草可以遮蓋荒山。真正的富裕躲藏在慵懶的眼神裡,深深的皺紋中。…同樣,看城市潛力,擁擠的市中心不是標誌。市中心是一個漩渦,把衰草污濁漩到了外緣。真正的潛力忽閃在小巷的窗台下,近郊的庭園裡。…因此,就城市而言,如果滿街所見都年輕亮麗,那一定是火候未到,弦琴未諧。(p.128-129 布拉迪斯拉發,斯洛伐克)

世上真正大問題都鴻蒙難解,過於清晰的回答只是一種邏輯安慰。我寧肯接受這樣一種比喻;德意志布大森林的氣質:深沉、內向、穩重和靜穆。(p.132柏林,德國) 

世界智者的歸處,正是後人靜讀的好地方。緊靠著偉大的靈魂消閒半日,也會使人們的心理更加健康。可惜我們中國的殯葬文化缺少這種境界,常常使長眠者過於孤苦,或過於熱鬧。(p.135黑格爾,德國) 

國際法院的法官由聯合國會議選舉產生。史先生在這裡很具威望,是國際法院的靈魂人物,但他並不代表中國。…由此開始,我們的問題越來越多。他沒有固定的國家立場,全然是一種國際式的平正。我們聽起句句入耳,卻又有一點陌生。就像過去一個大家族裡各個門的對峙,人們早已聽熟他們各自的立場,不知哪天突然來了一位「老娘舅」,他沒有立場,只有規矩,大家一時有點吃驚。(p.260海牙,荷蘭) 

其實據我看,北歐人不是沒有熱情,而是人缺少那種快速點燃又快速轉移的靈敏。他們感應較慢,選擇較遅,不喜宣講,很少激憤,但一旦選定卻不再改變。選擇和平中立,制訂福利政策,設立諾貝爾獎,即使有再大的麻煩也一意孤行。說自己冷的人不可能真的冷,因為真冷無感於冷。(p.295 瑞典)

就像一個家庭,家長認真治家,家產平均分配,人人無須擔憂,看似敦睦祥和,卻滋長了內在的惰性,減損了對外的活力,可謂闔家安康而家道不振。…社會福利的實際費用是一個難以控制的無底洞,直接導致了赤字增大和通貨膨漲。最後連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委員會主席,林德貝克先生都嘆息了:福利國家的體制帶來的是化‵低效率。(p.297瑞典) 

定居是對一種文明的進入。歷史上有一種非常怪異的現象,海盜們越是到了富裕的地區,搶掠的行為也越蠻橫。這裡包含著因嫉妒、貪婪所激起的破壞欲望,是人性和獸性之間的掙扎。但正是這樣的地區,文明濃度也越高,日後對他們的同化力量也越大。因此,武力上的失敗者不久又成了文明上的戰勝者。(p.305-306奧斯陸,挪威) 

感謝這次旅行的末尾遇到的這個車站,它以超常的冷總結了我們一路的熱鬧。它在大雪深處告訴我們:人類最饑渴、也最容易失去的,是同類之間的互遇互溫,哪怕言語不通,來路不明。(p.335 大雪小村) 

那麼,縮小了看,那些在歐洲很多街邊可以看到的休閒人群,也值得我們另眼相看。正在快速積聚財富的中國人,有沒有想過自己今後的生態模式呢?財富無限而生命有限,當人生的黃昏終於降臨,你們會在哪裡?(p.345)

Tuesday, April 3, 2012

昂山素姬

剛過的三月裡,不斷在留意香港的特別行政官選舉。醜聞百出,參選者的人格以及政治智慧,甚至只是一個普通人應有的誠信,可以說是災難性地受到普羅大眾的質疑。踏進四月的今天,正當港民在憂心忡忡新政府隱藏著的危機與自由民主之摧滅,在幾千里外的緬甸正燃點了一小民主之星火。

昂山素姬,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她被軟禁長達十五年;她更贏得緬甸人民以至世人的尊重。 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充滿政治智慧,在最近大選記者會中的答問,比三月時在香港看到的辯論答問有著天壤之別。沒有繞圈子,立場堅定,不卑不亢。

以下是轉載的資料:

昂山素姬在記者會上,多次被問到今次參選是否政治妥協,她斬釘截鐵地說:「在原則性問題上,我從無妥協。」 

例如針對政府違反人權的操作,她的立場不會軟化。對於會否被政府利用,換取政權認受性,她說:「如果被利用是有利國家人民福祉,我不介意。」 

過去廿多年她被迫與家人分離,身邊的戰友被收監、虐待甚至殺死,她能否原諒幹下這些惡行的軍人政權。主張修復式正義達致國家和解的昂山素姬答道:「我不認為要用原諒與否來看待這問題,這是政治,不是個人的事。」 

記者問昂山素姬,對世界其他地方,例如在香港在中國仍在爭取民主的人們,有何寄語。她笑着回應:「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堅持(Be perseverant)。」 

春天已降臨緬甸嗎?「這裏沒有春天,只有涼季和熱季。我們也不盼望春天,因為春天會過去,我們盼望的是長遠的民主。」
 

進入國會後,如何不辜負民眾對結束緬甸獨裁、貧窮和族群紛爭的期望?「不是我去實踐人民的期望,而是人民實踐他們的期望。

」 

為何競選加入一個根本不民主、四分一議席仍由軍人佔據的議會?「我希望進去建設民主。」 

你爭取的是西方的民主制度抑或緬甸式民主?
「不能這樣區分民主,我爭取的是對人民最有利的制度。」 

如果給緬甸的民主發展打分,由 1到 10,你會給現在多少分?「我們正嘗試取得 1分。」
 

你現在有甚麼夢想?「我們不發夢,我們著手去爭取我們想要的。」 

你希望將來人們會怎樣記得你?「一個履行了她的責任的人。」 

這樣堅定的對答,如此的視野、胸襟、和風骨,不是正在以一種非言語的方式在宣告,一個真正領袖的典範嗎?這個世界真對這樣的領袖,很稀罕。

Tuesday, March 27, 2012

戰神心軟了 - 行者無疆 《余秋雨》

More about 行者無疆十年珍藏版

十二月到現在一直在看余秋雨的「行者無疆」,三個月了,由南歐出發,現在也只停在中歐,瑞士。進度是有點慢,不過這一本書,實在值得細味品嚐。

瑞士,一個世界响譽盛名的鐘錶出產國。幾個月前,在蘇黎世轉機,我也曾踏足過在她的土壤上。衝衝忙忙走過機場內的商店,鐘錶店的確琳瑯滿目。可惜的只是錶面上的分針還來不及繞過一圈,我就從她的領土上消失。

余秋雨這篇「戰神心軟了」,讓我對瑞士多一分認識,想撥出一點她一直努力輸送的「時間」到瑞士一遊,一睹這個一直保持中立的國度。


行者無疆:戰神心軟了
余秋雨

這曾經是世間特別貧困的地方。

貧困容易帶來戰亂。但荒涼的中部山區有一位隱士早就留下遺言:「只須衛護本身自由,不可遠去干預別人。」

話是對的,卻做不到。太窮了,本身的一切無以衛護,干預別人更沒有可能。但是,別人互相干預的時候來僱傭我們,卻很難拒絕。

結果,有很長一段時間,歐洲戰場上最英勇、最忠誠的士兵,公認是瑞士兵。瑞士並沒有參戰,但在第一線血灑疆場的卻是成批的瑞士人。更觸目驚心的是,殺害他們的往往也是自己的同胞,這些同胞受僱於對方的主子。

瑞士人替外國人打仗,並不是因為人口過剩。他們人口一直很少,卻緊巴巴地投入了這種以生命為唯一賭注的營生。說是﹁賭注﹂又於心不忍,因為賭注總有贏的可能,但他們卻永遠贏不到什麼。即便打勝了,贏的是外國主子,還有作為仲介商的本國官僚,自己至多暫時留下了一條性命。

這樣的戰爭,連一點愛國主義的欺騙都沒有,連一點道義憤怒的偽裝都不要,一切只是因為僱傭,卻不知道僱傭者的姓名和主張,也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發動這次戰爭。為了一句話?為了一口氣?為了一座城堡?為了一個女人?都有可能。


Tuesday, March 20, 2012

The Tabernacle Experience

the clouds above the tabernacle

灑著微微雨粉的清晨,公路上寥寥的汽車,一個小時的車程,一段五十多公里的 - 朝聖之旅。

大衛說:「我們往耶路撒冷的殿去,我就歡喜。」詩122:1。

心裡恐怕沒有詩人上行之詩的雀躍,但實在期待一個嶄新的敬拜經驗。

烏雲忽聚忽散覆蓋著天空,在5號公路的東北方,馬鞍峰教會的方向出現一片的曙光。光柱正聚落在那個敬拜進行的地方。

慕名而來的人真不少。一連七天的會幕體驗之旅(Tabernacle Experience),吸引了八千多人來參加。主日的信息主題「All Access」,示意耶穌是唯一,又是所有的通道。衪是代罪的羔羊、祭物、祭司、更是永恆的大祭司。

舊約中的敬拜模式,會幕內每一個細節和程序都如鏈相扣。對站在今天恩典中的新約信徒來說,的確賦雙重的意義。

雖然說是一個體驗模式的敬拜,可大會也不許拍照,也不容許喧嘩。進入會幕的人必先靜默十分鐘,聽著大會安排的耳機,預備心靈進入狀態,敬拜神。

在外院裡有不少的人,但按著上帝的要求,獻祭的就必須要是祭司的身份。隨著耳機的指令,獻祭者要把一塊白布放在頭頂,示意是祭司的白袍,披帶基督的意思。

模擬舊約敬拜的體驗,當然不會把活生生的牲蓄當場宰割,燒死。雖然如此,這一點也沒有讓參選其中的人草率,輕挑了事。當我在默想的時候,觀察到每一個上前獻祭的「祭司」都不卑不亢地把獻物(木塊)獻上,放在祭壇上。我拿著一塊木片,小心翼翼又戰戰兢兢地走上祭壇的台階,腳有點軟,有點失重,一陣酸湧上心頭,想著耶穌如何走上衪的祭壇,想著自己的不配。想像那個祭壇的角,如何牽絆著將被宰的羔羊。我肉眼見的是一個乾乾淨淨的祭壇,我靈裡看見的卻是一個血淋淋的祭壇。緩緩地把木片放在火中,凝視著火焚燒至整塊完全燒毀,思想到我的不潔隨著火焰消滅。代表神把罪從此一筆鈎銷,是完全悅納的意思。那是救恩的第一步。

祭壇只是開始。血是神潔淨的條件。人的方法是先用水,神卻不然。只有血才可以完全潔淨。獻過祭的人必俯身洗手,在洗灈盆水中看見自己的倒影。像鏡子裡可以看見自己臉上的瑕疵或是污垢,是敬拜者當常常自潔的步驟,保持聖潔。

聖所內的金燈臺、陳設餅、香壇,是與神進一步團契的地方。金燈臺前,默視微微的火光,忽明忽暗,信徒生命也不如此嗎?陳設餅的桌子,與神契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葡萄樹與枝子不可分割的關係。在微光之中,香壇的輕煙繚繞冉冉上升,意味與神之間的蜜話甜言。

這一切不在外院的獻祭,在暗室之中的重要供職,不也在提醒事奉的人不只要在鎂光燈下服事,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同樣盡忠嗎?

站在至聖所之外,我不禁凝視隔著聖所與至聖所之間的幔子,由上到下,又高又厚,密不透光。當時的祭司有冒著被神激殺的可能進入至聖所。我這樣的從幔子穿過,會被激殺嗎?雖然今天,這幅幔子已經不存在了,那刻還是不得不趕快檢視自己的罪,戰驚地、敬畏地,控制自己不要萌生污穢的思想,免得褻瀆神。

深深吸了一口氣,走過去。

能夠坦然的立於與神最接近的地方,我穿越的不只是一幅幔子,而是耶穌的身體,衪那被擘開的身體。若不踐踏其上的就絕不能進入最核心與神團契的地方。沒有被激殺,心底裡由衷的感謝耶穌。

約櫃就在眼前,二基路伯謙卑恭敬地屈膝圍著施恩座。約櫃中的法板、亞倫的杖和嗎哪的罐子;代表神的律法、權柄和供應,伴隨著百姓。舊約中至聖所之內發出的是從施恩座上神的榮光,覆蓋在法板、亞倫的杖和嗎哪的罐子之上。示意神與人同在的恩典凌駕於律法。與以前的以色列人相比,今天的恩典,實在得來不易。

一個不到一小時的敬拜體驗。從外院,進深地、賦意義又如鏈相扣地,每一個環節都指向耶穌基督。從潔淨到自潔,由人前到內室,都叫人更認識神、更愛神,直到進入敬拜的核心,緊貼神的心臟。這樣的敬拜體驗很叫人動容,心中的靈被攪動,更渴慕主。

走出至聖所,雨後的陽光很刺眼,天空展示著美麗風騷的尉藍。心裡滿足。耳機正播著The Outer Courts Are Not Enough。大衛往耶路撒冷的殿去的歡喜,我懂了!

的確,若嘗過真正貼近天父胸懷的親蜜敬拜,誰又會甘心滿足於止於外院?

Sunday, March 18, 2012

The Outer Courts Are Not Enough

The Outer Courts are Not Enough
The walk through of the Replica of the Tabernacle followed the Sunday worship at Saddleback was surely an unusual worship experience today. It is indeed an uncommon, fresh, anew and unexpectedly satisfying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This song speaks my heart…
And yes, every worship experience should take our soul deeper and closer to God…

The Outer Courts Are Not Enough
Words & Music by Bethany Breed Martin
©2007 Bethany Breed Martin

I used to be satisfied to behold You from a distance
Just a glimpse of Your glory was okay
I used to be satisfied just to hear Your voice every now and then
To make my sacrifice and go my way
But something stirred my cold, dry heart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now (2x)

The outer courts are not enough
The outer courts are not enough
The outer courts are not enough anymore! (2x)

Take me in, take me deeper
Take me into Your chamber
Take me in to the center
Of Your All Consuming Fire
Take me in…

Beyond the veil, I have to see Your face
Beyond the veil, In the secret place
Take me in

Wednesday, March 14, 2012

休息之後

休息之前。下定了決心要找個在靈裡的領導者。這些年來都當了別人的導師,領導者,有時候忘記了自己也需要被領導,也可以在誰的面前軟弱,也可以對前途沒有答案。退下來,願意被帶領是承認自己的不足夠和軟弱,也是學習謙卑的一種。

有一段時候是相當不習慣的。當周遭的世界在大力推行要做出一點甚麼的時候,我的休息、放慢,彷如在唱反調,感覺格格不入。這樣的不自在,是因為不確定自己的位置,從一個位置退下來不知該何去何從的進退失據。

我真的感謝我靈裡的導師。一個很溫雅的姊妹,在她身上我總感到一份不灼人的屬靈氣質。這份氣質在撥動我勇敢改變更像主。她從不說一些指令的話,一切在人身上的影響力也是出於禱告。我知道她在為我禱告,我感受得到。

我在學習,一個向下的生命。沒錯,是一個向下的生命。生命的寬度和高度固然是好,但沒有深度,就只是建在沙土上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