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奉你的名」

More about 奉你的名

終於看畢「奉你的名」。華姿,一個內地的作者。書中不乏作者對信仰和與上帝的關係深層描述。女性細緻的觀感、對事對物深層體悟,並描繪與上帝及其人性間的磨合,她都寫得非常細膩。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所以對作者的信仰不太肯定。一些說法和慨念對我也感新鮮,但凡新的東西也要經過分析和審核,然後歸類。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這麼做,可是這很自然的發生了。華姿,的確用了很多天主教的人物作例子。當然這也沒甚麼大不了,因為現今很多基督教教材同樣引用這些經典天主教的屬靈偉人的註作,特別是靈修神學出名的盧雲,以及Thomas Merton。我沒法把作者歸類天主教還是基督教,但書中她描述與主的關係,救恩的確實,以及耶穌是神的兒子而且成就救恩的信念,清晰可見。只是可能我不太習慣把物「人性化」,因而卻步。希望華姿的讀者不要介意,或請指點。

因為這樣的不肯定,讓我有這樣的想法。信仰就是與上帝結合一個「義」的關係,若果這個關係已存在了,也不必為其名而費周章。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名句:

玫瑰即使換一個名字也依然芬芳。」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同樣,只要我承認我是個罪人,知道上帝愛我並差遣衪獨生子耶穌到世間來,死在十字架上並復活,為罪人贖罪。接受/信的人就能與上帝建立一個「義」的關係。只要我與上帝發生了一個「義」的關係,你叫我甚麼都可以。

以下是書中我很喜歡的句子:

我可以做一個以祈禱和靜思為生的人嗎?我能成為一個安慰者嗎?在這個混亂焦慮的精神世界裡,尋找一種純淨與清澈。從此不再混淆,不再混沌,不再混亂。單純,卻令我感到繁複;單調,卻讓我覺得多彩。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穩藏著一份饑渴…被喚醒的饑渴,一定會催逼著這個人去尋找。

如果缺乏一種由信仰引領的深刻的內在生活,在精神的斷垣與灰燼,一個饑渴的靈魂,是否會比籬笆上的那朵朝顏凋謝得更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