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9, 2010

大江大海裡的義海豪情



More about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看完「義海豪情」,不其然在書架上拿起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之一九四九」想重看一遍。就是那段歷史,有多少「義海豪情」的故事發生過而沒有被訴說過?如果無線虛構出來的「義海豪情」喚起中國人民族的情緒和一份歷史的認同感,那麼「大江大海」裡記載千千萬萬個案其中的幾十個與「義海豪情」同時期發生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就相當於幾十個能激發觀眾的情感與義憤又叫座叫好的連續劇劇本。因為他們的故事跟劉醒和九姑娘一樣的蕩氣迴腸。

一齣好戲的完結,是會有一種失落感。手持的「大江大海」,也是一個不錯的延續。

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之一九四九所寫的序:

「如果,有人說,他們是戰爭的《失敗者》,那麼,所有被時代踐踏,汙辱,傷害的人都是。正是他們,以《失敗》教導了我們,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價值。

請凝視我的眼睛,誠實地告訴我:戰爭,有『勝利者』嗎?我,以身為『失敗者』的下一代為榮。」

Tuesday, November 23, 2010

陳年佳釀

有些東西好像酒一樣是越久越好的,例如友情。

這幾個星期跟兩位舊朋友聚舊。時間,的確撫平了年少輕狂時的辛辣傷口。在時間的空間裡釀著,我們各自都成長了,遇過的事和人都叫我們不再青狂。反而多了一份體諒和包容。我想,人和酒是一樣的。未經時間蘊釀的人,不懂事,思想一面倒,入口辛辣。歲月的磨練叫人開竅了,不是圓滑,是懂世故,醇了。

站在時間長廊的這一端,看過去,我們都笑著說,感恩有過去的分離,因為沒有分離也就不可能那麼珍惜今天的相聚,也不可能品嚐彼此於歲月中釀出了醇香美好像剛開封的陳封友情。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重情重義

緊接著士師記的是路得記。於士師秉政時代發生在一個外邦女子身上的故事。「路得」的名字的意思是「友誼」,而拿俄米的另一名媳婦「俄耳巴」是「執著」的意思。她的兩個兒子,一個叫「瑪倫」,是病的意思。一個叫「基連」,是衰萎的意思。聖經的人名真的很有趣,人如其名,一個人的名字就正正代表了這個人的率性和他將有的人生。怪不得,很多在聖經中的人物在遇見的神的時候,神就賜他一個新名。神賦予人一個嶄新的生命,不再在舊我的括限之下,從此不再一樣。同樣,「拿俄米」的意思本是「甜」,因為人生的際遇,她叫自己「瑪拉」,「苦」的意思。但這個「瑪拉」不是神所賜的,在路得記的最後拿俄米還是拿俄米,抱著俄備得享受上帝賜予的甜美人生。

路得,一個重情義的女子。瑪倫和基連死了已後,媳婦們都拒絕回娘家再嫁。幾番勸導下,俄耳巴終於被勸服回娘家。執著還是有要被折服和衝破的底線,這也是一個屬靈的功課,人的執著,不一定對,更不一定能堅持到最後。人的執著可以只是忠於自己的表現,與真理無關,而且也有必須屈服的時候。沒有真理作根基的執著,只會自討苦吃。路得的人生,人如其名,重情義。她對婆婆的心是不二的。讓我更為欣賞的是她的重情義和忠心是來自於她嫁入拿俄米家後所信奉的信仰堅守的。這一點可從1:16-17看到-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

一個很不得了的誓言。與婚禮上的誓詞沒有甚麼區別,只是對象是她的婆婆罷了。我想,若有一天真的有幸踏上教堂的白色走廊上,路得向她婆婆的誓言也可借作一用。因為路得的忠誠,上帝就眷顧她。讓一個重情義的人也得到上帝義的款待,把她帶到波阿斯的面前。路得按著婆婆的吩咐,夜間來到波阿斯躺下的地方說:「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蓋我,因為你是我一個至親屬。」得3:9  原文的「衣襟遮蓋」有保護的意思,如耶和華的膀臂的保護,也在以西結書16:8中的遮蓋同意「我從你旁邊經過,看見你的時候正動愛情,便用衣襟搭在你身上,遮蓋你的赤體;又向你起誓,與你結盟,你就歸於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在新約中的患十二年血漏症的婦人也是摸到耶穌的衣繸得癒也是同一個在神的保護看顧下的意思。

一個摩押女子卑微地在猶大地過活,人離鄉賤,更是一名寡婦,可是神沒有虧待她。因為她重情重義的守著信仰,願意跟隨到底,她的好名聲也同時羸得眾人的恭賀。在波阿斯宣佈迎娶路得的同時,在旁的見證人也向他們祝賀,仿如婚禮中伴郎伴娘的祝酒賀詞般;「願耶和華使進你家的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結、利亞二人一樣,願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恆得名聲。願耶和華從這少年女子賜你後裔,使你的家像他瑪從猶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路4:11-12

拉結和利亞是以色列族之母,十二支派由她們而出。在以法他得亨通,於名聲是因波阿斯願為瑪倫作近親的贖回,為瑪倫家留後,不至終斷。而他瑪是猶大長子之妻,她因丈夫死後,猶大的次子因生下的兒子不歸自己而不肯留後,因此神也使他死了。猶大的私心叫他不讓小兒子與他瑪同房為兄長留後,就打發他瑪回娘家。後來他瑪為要為丈夫留後而裝作妓女,藉猶大懷孕,才成就此事,猶大家長子之名不至斷絕,而得後世傳頌。於屬靈的角度,耶穌的祖宗也不至終斷,正是因為他瑪這個義行。因此路得的義可與他瑪的雙提並論。

神是我們忠誠的好朋友,如路得般的至死忠心,因此亦藉得我們的至死跟從。有多少次我也做過傷害友情的錯事,但神的恩沒有把我垂棄,叫我還有修復的餘地。主耶穌是我近親的贖者,我要投靠在衪蔭翅之下。

Tuesday, November 9, 2010

愛情,詩流域 - 張曼娟

More about 愛情,詩流域(新版)

古今中外,因為它的多變,愛情總是一個很好的文學題材。沒有一個人可以逃脫愛情的招喚。得到或是得不到的愛情都叫人捨不得它。人說,現代的愛情太激情了。愛,瞬間的來,又驟然的去。其實,古時的愛情和現代的愛情都一樣。古時的也不是完全含蓄,現代的也不是一定是激情。不能以偏概全。古詩中的愛情,令人有含蓄的格調,是因為詩人都以物頌情,一針一線、江水河川,讓看不見又客觀的愛情感受,主觀化,把藏在人心裡延綿的思念寄放在日常的景物裡。雖然沒有明講,但若細讀字裡行間的情意,其實濃情厚載。而且,真的要心有所愛的人才可以寫出那麼宛如河流,深藏厚意的情詩。多少的詩人也是當時的多情種。

愛情,是多複雜的一個人淪關係。愛,本身很簡單,可是有了愛的關係,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不再簡單。更莫說三個或是四個人的愛情。

愛情,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未命名》- 唐‧崔鶯鶯

剛剛播完的無線港劇公主嫁到也就有提及此詩: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 - 漢‧佚名

本來不懂它在講甚麼,看過張的原詩語釋就明白了。

立冬

原來剛過的週日是立冬,怪不得這兩天的氣溫驟降。早晨寒冷的空氣叫人想多卷在被窩多一會。晚上的寒風和下午的風都吹得澟洌,走在街上的人都緊拉衣襟。結束了夏令時間,清晨的日光還帶著夜色,冬天的太陽也撐不到夜幕瞬速的降臨。車子在寧靜的街道上輾過地上被風吹散褐色的枯葉,一團枯黃在寒風中乾褐的旋轉起舞。冬意甚濃。

同樣是這個週末,地球的冬天來臨了,卻是一個關係上的冬天離開。至少,在我的心裡,神給我一個很明確的行動,復和。自己做過的一件錯事,待了這麼多年了,物、事、人,都非了,只是我想在我們倆心中的一根刺,我必須要拔掉。我,真的,為了這個錯,很懊悔,很懊悔。更經過了這個週末的相處,一次十年以來的歡聚,感覺很溫暖,讓我更想多珍惜這段得來不易的友情。

立冬了,萬物都開始進入安息狀態,休養生息,待春天的來臨再綻放生命的色彩。我們的冬天也太長了,蘊釀在我心中的一句「對不起」,真的難以啟齒,又事在必行。主耶穌,求袮給長大了的孩子勇氣,為年青時做過的一件極錯、極幼稚的事而道歉。

Tuesday, November 2, 2010

情願受欺‧情願吃虧

這是多不人性的教導。對於教會裡的紛爭對錯,保羅的教導是 –

「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其麼不情願吃虧呢?你們倒是欺壓人,虧負人,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林前6:7-8

單憑我的肉體,我會高呼:「我不依!」只是當心靈沉澱下來時,聖靈就浮起這一節。今天神就著我內心的所為「義」有這句提醒。「情願受欺、情願吃虧」,這是多不人性的一個人格和情操的標準。沒有人希望自己被欺壓,也沒有人希望會吃虧的。人,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人,總希望吃虧的不是自己。

又再一次,神給衪的兒女一個實踐聖經原則的時候。是的,我是說又再一次。亦即是說,我們沒有在上一次學到功課。那個「我們」是指我們和那被認為是非我方的人。沒有教會會比哥林多的更敗壞了,食拜偶像之物、收繼母為妻、彼此告狀、分黨結派、一切的淫行,就是在別的異教裡也沒有見過,都出現在哥林多神的教會裡。罪,離不開人的私慾。縱然保羅很氣、很不認同他們所做的,他倒沒有稱這些犯罪的信徒為叛徒,也沒有說一句咒罵的話。他仍稱他們為「聖徒」。真的難以至信。互相指責從來都不是神要信徒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就是我們,一個身體,不-分-你-我。這是一個多難的屬靈功課。罪的存在,不可輕視,只是所要除滅的是罪,而非人。可是人的私慾,加上罪的引誘和魔鬼的煽動,總希望把非我方的人剿滅。其實,若果一個真誠以耶穌為主,靠聖靈而行的真門徒,我們不難去得出一個真理,就是:因為耶穌,我們變成一個身體。我相信,神所聯合在一起的,人不可以分開。婚姻如是,教會更如是。

真理總叫人心裡扎心,肉體和靈裡、思想和心情上有很大的掙扎。「情願受欺、情願吃虧」,不是一個求公義的方法,而是神藉保羅提供給信徒一個解決衝突和糾紛的方案。理不清的前因後果,不是信徒要討回的公道。公義自有神在衪的時間裡定案。我們只要在神面前求智慧,不是要辨明甚麼對與錯。智慧是要去明白神的心意過活,按真理而行。真理叫人得以自由。是的,一個人越是在乎,就越是脆弱、越受束縛。只有神的真理叫人得到釋放,不需強求,也不用執著。太過在乎就是欠缺信心。神要我們在不可避免的糾紛中實踐愛的功課,如何彼此讓步。愛能遮掩很多的過錯,能如此行的,必兼備了很有質素的屬靈操練。因為主耶穌的原固,不去掙取任何自己或是別人的權利,不做任何會令神的名受虧損的事,就算被看為渣滓,就算被踐踏,就算被毀謗或誣陷。背後的禱告、忍耐、捨「己」,是很重要的屬靈操練,熬鍊出美好有質素的高尚屬靈品格。我們的「義」不會比神的義更「義」。對於我認為的「不義」,就由神來伸這個冤,不強用人的方法。

神要顯的,沒有人能藏。神要藏的,沒有人可以顯。

爭持下去的結果是,基督的名受虧損,信徒肢體生活全面癱瘓,領導層無法帶領教會。神的名受虧損,我們實在擔當不起。我們要如何叫人信耶穌?

基督的身體,耶穌的美麗,世人眼中相親愛的信徒,這個見證要絕對性的保存。就算是受欺,就算是吃虧。「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前2:30

真理是這麼說。我也這麼的相信,可是我可以辦到嗎?求主憐憫。

Friday, October 22, 2010

沙漠中的江河

LA是出名的沙漠地區,少雨、乾燥、陽光盛。自從三個星期前高達113F酷熱的天氣,這些日子一直在下雨。今早我站在三十二樓的辦公室窗戶前,凝視著5毫米玻璃窗外風雲的轉移變千。不安和不明在心裡盤旋打轉,心裡的紊亂在這片白濛濛的景致中比被風牽動的雲還要急,辦公室沒有人,沒有別的聲音,只有機器運轉恆久不滅的聲音,低沉的存在。

在我此刻的世界裡沒有聲音,沒有人,只看到外面的世界在遠處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在雨中蠕動,緩緩駛向目的地。我想,車中有多少人的心也同樣的在煩累焦躁?這個辦公室,這幾天來也只有一個人在上班、工作、上網、看書、寫作、食飯、收拾、一個人鎖門離開,像是上演一齣沒有觀眾的默劇。

窗前的景物很朦朧,外面的世界被「白」所遮蓋,遠近的都看不清。在心裡打轉的,終於從眼睛洩出來,不是因為不開心,淚是甜的,是因為心情最糟、混亂的一刻與主溶匯一體,那是一種多親切又震懾的感受。我從不知主在那裡,衪無處不在。我從不知衪關懷我,衪為我死。我從不著眼衪的存在,衪就在我面前。我不可能看見風,衪把雲招來。我不知甚麼是美,衪叫地土長出花。我從不知甚麼是愛,衪給我媽媽。我不懂甚麼是保護,衪給我爸爸。同樣,信心是不可見的,神容許了苦難。成長是無跡可尋的,神親自量度了試練。坐在窗前,風雨仍然繼續拚命凜冽的吹,神在其中。

「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麼?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43:19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奉你的名」

More about 奉你的名

終於看畢「奉你的名」。華姿,一個內地的作者。書中不乏作者對信仰和與上帝的關係深層描述。女性細緻的觀感、對事對物深層體悟,並描繪與上帝及其人性間的磨合,她都寫得非常細膩。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所以對作者的信仰不太肯定。一些說法和慨念對我也感新鮮,但凡新的東西也要經過分析和審核,然後歸類。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這麼做,可是這很自然的發生了。華姿,的確用了很多天主教的人物作例子。當然這也沒甚麼大不了,因為現今很多基督教教材同樣引用這些經典天主教的屬靈偉人的註作,特別是靈修神學出名的盧雲,以及Thomas Merton。我沒法把作者歸類天主教還是基督教,但書中她描述與主的關係,救恩的確實,以及耶穌是神的兒子而且成就救恩的信念,清晰可見。只是可能我不太習慣把物「人性化」,因而卻步。希望華姿的讀者不要介意,或請指點。

因為這樣的不肯定,讓我有這樣的想法。信仰就是與上帝結合一個「義」的關係,若果這個關係已存在了,也不必為其名而費周章。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名句:

玫瑰即使換一個名字也依然芬芳。」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同樣,只要我承認我是個罪人,知道上帝愛我並差遣衪獨生子耶穌到世間來,死在十字架上並復活,為罪人贖罪。接受/信的人就能與上帝建立一個「義」的關係。只要我與上帝發生了一個「義」的關係,你叫我甚麼都可以。

以下是書中我很喜歡的句子:

我可以做一個以祈禱和靜思為生的人嗎?我能成為一個安慰者嗎?在這個混亂焦慮的精神世界裡,尋找一種純淨與清澈。從此不再混淆,不再混沌,不再混亂。單純,卻令我感到繁複;單調,卻讓我覺得多彩。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穩藏著一份饑渴…被喚醒的饑渴,一定會催逼著這個人去尋找。

如果缺乏一種由信仰引領的深刻的內在生活,在精神的斷垣與灰燼,一個饑渴的靈魂,是否會比籬笆上的那朵朝顏凋謝得更快?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The Depraved Era

“Depravity”, this word keeps appearing on my mind. The Israelites in the book of Judges lived a depraved life. As I read the bible, in which I should keep on my ‘read-through-the-bible’ on to the book of Ruth, I found myself kept flipping back to read Judges again, the Holy Spirit is urging me to read again. So, I did.

The Israelites are so far off from what the Lord have intended, in terms of spiritual and ethical life. The Holy Spirit revealed that to me… ‘So Are We!!’

Worship the Lord, Jehovah, set the Israelites apart from other nations. The Lord Jehovah can only be satisfied by sacrifice that’s followed exactly according to His instruction. No exception. Period. The Israelites failed to do so. ‘So Are We!!’

Being a Christian more than 16 years, attending worship on Sunday became a habit, nothing can easily change this. The Israelites are as well keeping their worship, hired a priest, an altar and burnt sacrifice. The Lord is not pleased. True worship is scarce. The Lord cherishes His people true worship that pleases His heart. The Israelites pay no respect to God to worship Him. We, too, pay no respect to God today when we walk into His sanctuary. The Lord is majestic and dignified and worth the silent. It is grace to be able to stand in the Lord’s house. People ought to treasure it and pay our full humble respect to the Him. Movement, speech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worshippers during worship should keep at minimal, that’s elementary behavior, however, seldom practiced. Our heart drives us. Our heart filled with spiritual desire and eagerness to meet the Lord, our body open up to receive what’s being offered and seek ways to fulfill that urge. Yet, if the heart desires gratification of self-satisfactory, the body will steer for instant fulfillment of that lust. The Israelites still worship the Lord Jehovah, however in their own way, purposefully to satisfy what’s desire in their eye. My church, are we worshipping our Lord Jesus Christ in our own depraved way? Shall we start all over again from elementary level and take a step at a time, first to keep the silence in the Lord’s house await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Our heart steer our attitude. “Above all else, guard your heart, for it is the wellspring of life.” Prov. 4:23

Purity sets God’s people apart. It is obvious in the book of Judges that the Israelites failed to keep their purity, not just in faith, but also their ethics. The impurity of their body draws a direct explanation of polygamy practice. The Lord hates hypocrites. Hypocrites are the only type of people Jesus rebukes openly. God’s people are to be kept pure in faith and physical body. Sexual indulgent sources from a self-sufficient heart then an endless flow of disastrous aftermath will be its fruit. Samson being nagged by Delilah, Gideon’s seventy sons being killed by their own sibling, David committed adultery, their failure of unable to keep their purity eats its own fruits. “Do you not know that your bodies are members of Christ himself? Shall I then take the members of Christ and unite them with a prostitute? Never!” I Cor. 6:15. Lord, please help us, Christians, your people, don’t take so lightly of their body. Our depravity starts when we associate with the world instead of setting apart. Depravity ends when we start to set apart ourselves from the world.

Lord, my soul is restless when I think about the depravity of your church. My heart drown, not that I am being set apart from them but, indeed being part of them. The more I am drawn closer to you, the more I see my sin. Am actually worthless of You. Jesus! Your name is still being glorified on all the earth regardless of us filthy people. Jesus, please have mercy to your church, cleanse us, rebuke us and refine us. We are spiritually unclean and impure. Purge our heart and fill us with godly desires. End the era of depravity and lead us into Your age! AMEN.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重見天日

六十九天不見天日,智利三十三個曠工被困半里深的地底下,今天終於重見天日。在網上不斷更新看他們一個一個在救生艙裡被拉回地面,心裡真的和他們一樣,鬆一口氣。更能夠感受到家人和電視機旁為他們能重生的家人親友的歡喜若狂,又笑又淚的擁抱。能夠死裡逃生,往後的日子必要好好活下去。

當中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在曠工被困拯救隊伍的基督徒,在三十三名曠工將獲救的前日子,把詩歌、查經資料與講道信息一併隨著幾條輸送管道傳遞給他們。他說,他們的健康狀況和心靈狀況也同樣關切。在曠井塌陷時,三十三名曠工中有三位是基督徒,其中一位每天晚上帶領其餘的查考聖經。由原本只有五位查經小組增長至二十位,而當中更有兩位決志確定他們的信仰。沒有人想遇到苦難,但苦難常常給人有反思的機會。給心靈的土壤鬆土、除雜草。是的,人沒辦法解釋苦難,但我深信,苦難在耶裡,那曾受過苦難的主也必在那裡。願藉著六十九天不見天日的黑暗日子裡播下福音的種籽可在那些還沒有確定信仰的曠工心裡有一天能破土、萌芽,讓他們的生命徹底的,重見天日。